兵团高校围绕主线巩固民族团结的着力点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高旭斌 秦泽洪 发布日期:2021-04-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把兵团建成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光荣使命。兵团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兵团高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兵团高校在新时代办学育人实践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兵团高校要坚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完整准确贯彻并长期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兵团高校教育内容,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广泛宣传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深刻揭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引导各族师生深入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学习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深刻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自觉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持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深入开展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新疆文明融合史、屯垦戍边历史和兵团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大力宣传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团在兴疆固边、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各领域,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弘扬中华文化,营造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浓厚氛围,引导各族师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挖掘、整理、宣传新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与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兵团文化融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于一体的显著优势,发挥兵团文化在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发掘历史上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屯垦戍边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迹,建立屯垦戍边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名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各族师生员工,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各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以此来引领社会文化建设。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融情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新疆各民族交流融合、团结凝聚,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了团结共创、家园共建、边疆共守的生动局面。兵团高校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作贡献。

  实施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推进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混合编队、混合组团,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学习生活环境。扎实开展融情互动,积极开展以互帮、互教、互学为内容的团结互助工作,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探索建设“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活动平台。不断丰富实践载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和寒暑期大家访活动。发挥高校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方面的优势,为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创造条件。搭建网络平台,使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深入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将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特别是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丰富社会实践内容。传承和弘扬兵团红色基因,突出地域与兵团特色,组织各族师生积极参加假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团队分赴各地开展“团结筑梦、共融发展”等民族团结融情实践活动,让各族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作者简介:高旭斌,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讲师;秦泽洪,塔里木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