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立功的“和平解放西藏第一连”
来源:《学习时报》 周鹏 发布日期:2021-05-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先遣连行进在高原上

  我军历史上有一支独一无二的连队: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封建农奴制统治的藏北高原,全连人人同时荣立个人一等功……这就是被誉为“和平解放西藏第一连”的进藏先遣英雄连。

  受命入藏 展开侦察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配合西南军区尽快解放西藏,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西北军区从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1团抽调7个民族136人组成的进藏先遣连,在团保卫股长、先遣连总指挥兼党代表李狄三和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的带领下,于1950年7月31日,从新疆于阗县普鲁村出发,踏上了进军阿里的铁血征程。

  从于阗到阿里,横亘着绵延不绝的昆仑山,山上高寒缺氧、终年积雪,没有道路。全连仅凭一张比例尺为1比30万的英制地图和一块从敌军手中缴获的指北针,一边侦察探路,一边艰难前行。仅在“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的赛虎兰姆石峡,全连人马用了整整3天才得以通过。

  此后,越往前走,气候越寒冷,穿着棉衣仍冻得人直打哆嗦。当行至海拔5500米的库克阿达坂时,官兵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痛,眼嘴肿胀,脸起水泡。他们更是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全连4顿饭吃了不到50斤粮食。不少人患上高山雪盲症,眼睛肿疼、视觉模糊,行走十分困难。

  经过艰难跋涉,先遣连于8月29日翻过界山冰达坂,进入阿里高原的边界改则地区,并在两水泉建立了第一个留守点。为了尽快掌握当地情况,李狄三派出3个小分队四处侦察。大家在冰天雪地中奔波了10多天,骆驼蹄子都磨出了血,却连一个藏民的影子都没见上。直到9月中旬的一天,副连长彭清云才在多木找到一户藏民。荒原上突然出现带枪的人,藏民非常惊恐,丢下羊群就向山上跑,然后远远地望着解放军,既不敢靠近,也不愿离去。

  李狄三闻讯火速赶到多木。他分析牧民不敢靠近,是因为对解放军不了解而产生疑惧;不肯离去,是舍不得丢下自己的羊群。于是,他把身上的武器放在地上,带领翻译,手捧哈达,赶着羊群向藏民走去。藏民见状,便收起叉子枪迎了上去。听了李狄三真诚的介绍和问候,这家主人非常热情,拉着李狄三的手,把大家往帐篷里让。李狄三拿出花布、糖果、茶叶等送给藏民,并向他们一再说明解放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解放西藏受压迫的人民而来的,以此获得了藏民的信任。

  文武两手 争取和平

  10月30日,先遣连的一个排率先进入改则北部的扎麻芒保地区。阿里的噶本政府听说解放军进入藏北后,十分恐慌。一方面,派出喇嘛头人四处散布谣言,进行欺骗宣传,甚至强行驱赶藏民远离先遣连驻地;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刺探先遣连实力,暗中纠集反动武装,企图制造摩擦对抗,以此阻挠解放军向阿里腹地推进。对此,先遣连充分做好应对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争取更多的藏族群众。阿里的噶本政府专员发现自己的做法非但没有困死解放军,反倒失去了更多民心,又怕又恨,只好派出秘书和管家作为全权代表,到先遣连谈判。

  起初,噶本政府代表穿着清朝四品官服,在几名藏兵的护卫下,显得非常傲慢,提出先遣连必须首先退出阿里的无理要求。李狄三毫不退让,义正词严地向他们介绍了全国的大好形势,表明人民解放军全面进驻并接管西藏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并指出噶本政府应持的态度。面对李狄三的一身正气,噶本政府代表理屈词穷,只好作出妥协。谈判最终达成了噶本政府认同解放军进驻扎麻芒保,彼此和平相处等4条协议。

  几天后,不甘心失败的噶本政府又指派改则的宗本(相当于县长)、马本(本宗军事指挥官),带领一队精选的藏兵来到扎麻芒保,以“联欢”之名,与解放军“友谊比赛枪法”,企图进一步摸清先遣连的军事实力。李狄三决定将计就计。比赛场上,全连官兵列队整齐,首先上场的是彭副连长,只见他操起步枪一口气打了几种姿势的单发,接着机枪手甘玉兆又是一阵熟练的点射,两人动作干脆、枪响靶落,赢得藏胞阵阵喝彩。宗本、马本带来的藏兵,也拉开架势打了一阵枪,但几乎都是子弹出膛不知去向,现场群众一片哄笑。李狄三乘势扩大战果,命令炮手表演六○炮射击。隆隆炮声中,几大堆作为目标的石头被炸得四处飞溅。第一次见到炮的藏民欢呼雀跃,就连比武的藏兵也都咋舌惊叹。至此,噶本政府彻底打消了与解放军对抗到底的念头。

  战天斗地 坚守哨位

  人为的敌意基本消除了,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又成了先遣连的主要对手。作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刚近初冬,就寒风怒吼,大雪纷飞,给先遣连的后勤供应造成极大困难。新疆军区先后派出9支、170多人和数万头大牲口组成的运输力量,给该连运送给养物资。但往返一次需要两个多月,途中除大部分牲口病死累死外,自身消耗较大,真正送到先遣连的物资不到5%,的确是得不偿失。

  先遣连决定通过自力更生解决生存难题。没有房子住,就挖地窝子。零下30多度的地表冻结1米多厚,一镐下去,只能砸出一个小白点。官兵们便在地上烧起牛粪、柴火,烤化一点挖一点。经过20多天的苦干,硬是在冻土层下挖出几十个地窝子,在风雪高原建起了新中国第一座特殊的军营。

  居住的问题解决了,但粮食供应仍然非常困难,尤其是大雪封山后,从新疆送粮的道路被彻底切断了。先遣连只好自己组织驼队,从150公里外的两水泉拉运粮食,途中要翻高山、涉冰河,跨越九死一生的十里达坂。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先遣连的官兵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每天坚持在冰天雪地里苦练杀敌本领。没有教练手榴弹,就用牛皮包上沙石代替;没有射击靶牌,就拿石块、骨头充当。每个岗哨上,都时刻圆睁着警惕的双眼。要是遇上暴风雪,连队就会全体出动,手挽手、肩并肩把每个哨兵护送到点位上。

  不怕牺牲 人人立功

  由于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先遣连90%以上的官兵患上了高原病,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继被病魔吞噬,最多的一天竟然有11人病逝,就连送葬的路上都在死人。李狄三也患上了当时这种不治之症。他怕被人发现,就把浮肿的双腿用绑腿带缠起来。为了缓解病情,他常动员病号到外面晒太阳、做游戏,还自编歌曲鼓励士气。一天,他在组织病号锻炼身体时突然栽倒了。大家帮他解开绑腿,这才发现了“秘密”。连队当即作出强制他休息的决定。李狄三表面上“服从”,实际上一刻也闲不住。他让通信员找来一堆羊毛,用手捻成一根毛绳,从自己的地窝子拴到各班门洞。每天他都要扶着毛绳到各班察看情况,找大家谈心做思想工作。

  随着病情的加重,李狄三不能扶着毛绳走路了,他就躺在床上整理笔记。他把进藏以来的所见所思详细记录下来,既有行军驻防情况,又有高原战斗生活经验……直到牺牲前,李狄三共计写了4本、10多万字的日记,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北京签署。5月28日,李狄三以身殉职。此前,他含泪请求连队党支部收回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注射给他的决定。

  在后续增援的副团长安志明统一指挥下,先遣连官兵以李狄三为榜样,于6月18日进抵冈底斯山主峰,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东君拉达坂闯出一条生路,于6月29日挺进藏北重镇普兰宗;接着挥师北上,于8月3日进驻阿里首府噶大克。最终把五星红旗插遍了藏北高原。

  在进军和驻守藏北一年多的时间里,先遣连先后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1951年9月,西北军区授予该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同时追授李狄三“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破纪录地为全连官兵人人记了一等功。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