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老镢头刨出“好江南”
来源:新华网 董璐 发布日期:2021-11-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让黄土高原上的这个地名响彻大江南北,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南泥湾精神。

  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战士们自己动手搭草棚、挖窑洞,自制锄铲、日夜开荒,短短3年时间,把荒草丛生、沼泽遍地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里,一组数字记录了当年三五九旅创造的农业生产奇迹:1941年,南泥湾开荒种植1.12万亩,蔬菜完全自给;到1944年底,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粮3.7万石,实现“耕二余一”甚至“耕一余一”。

  一把把老镢头,刨出的不仅仅是土地和粮食,更重要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高昂士气,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豪情和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的公仆本色。烽火岁月中铸就的南泥湾精神,深刻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今的南泥湾,不仅山青水绿、良田满地,更是鲜花满川、绿树满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劲在这里落地生根,“陕北好江南”驶入发展快车道。“父辈开荒、后辈种树,‘南泥湾’正越来越绿、越来越美”,正如网民所说,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南泥湾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海报设计:王晔)

(编辑:杨春燕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