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来源:《学习时报》 孙爽 发布日期:2021-11-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始终是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总结农业发展经验和指导农事生产,中国古代编写了大量的农学类书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农业和文化遗产。其中,《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曾被国外农学专家誉之为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一部农书。《王祯农书》以作者王祯命名。王祯,字伯善,为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元世祖至元年间曾出任泰安州教授,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尹,大德四年(1300年)转任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尹,在此期间完成了《王祯农书》。

    (一)

  王祯所生活的元代非常重视农桑,忽必烈接受臣下的建议劝课农桑,不仅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构劝农司,向全国派遣专门进行农业管理和督导的劝农官,并且把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朝廷时常发布劝农的诏令,官员也经常撰写与农业相关的诗文,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而且也为农学类书籍的编写、刻印创造了良好氛围。《王祯农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主张官府应该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和鼓励百姓做好农桑工作,这既是元朝从游牧王朝向农业国家调适的大势所趋,也是王祯个人为官成长经历的真切体会。

  《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更是建立在其农业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成果。王祯兼有北方的生活阅历和南方的工作经历,不仅喜欢钻研农业科学技术,而且热爱从事生产劳动,关心民众疾苦。据《旌德县志》记载,王祯担任县尹期间,不喜欢高坐衙署之内,而是带领家丁开垦废弃田园,并引泉水围池浇地,分别种植谷物、水稻,周边还载上桑树、枣树和木棉,亲自给老百姓示范种田和园艺之法。他给自己的住所取名“山在”,给园圃命名“偕乐”。王祯还非常喜欢研究农业器具,他不仅能复原一些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而且发挥聪明才智对现有农业机械进行升级改造,并将使用方法教给劳动人民。王祯就是在这种大量参与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农书,为了跟古代各种其他农书相区分,后人一般称之为《王祯农书》。

    (二)

  全面记载我国南北方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在此之前的农书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农业状况,如《汜胜之书》反映了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我国西北部的农业情况,《齐民要术》也只是把范围扩大到了黄河流域的北方农业生产状况,涉及南方农业的农书几乎没有。王祯生活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大统一,社会生活比较安定,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发展,特别是南北方的交流进一步扩大。《王祯农书》全面反映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旱田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水田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真实样貌,书中绘制的《授时指掌活法图》《全国农业情况图》准确记录了当时全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气候、土壤、水文等地区性差异的存在,各地农业生产也体现出明显的不同。《王祯农书》中关照到了南北方农业的区别,强调要根据各地的风土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又重视各地农业的交流和互补,主张通过南北互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特别是在农器具的使用上,甚至一些甜瓜、棉花等的作物引种和栽培技术管理都可以互相借鉴。如关于让蚕上簇作茧的簇蚕方法南北方有明显差异,王祯比较了北方屋外露簇和南方屋内簇的利弊,特别指出露簇的危害较大,因此在书中介绍了一种更好的屋簇方法让北方改进使用。

  《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农桑通诀》为全书的总论,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生产经验的总结,不仅系统论述了开垦、播种、施肥、收获、储藏的生产全过程,而且论述了家畜禽鱼、果木蚕桑等各种动植物的育养知识。《百谷谱》则是具体就各种谷物、蔬菜瓜果、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说,并把各种作物分成了若干属类。《农器图谱》介绍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该书涉及了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品种、起源和栽培技术,以及各种林木的种植、家畜的饲养、虫鱼的养殖等等方面。可以说,《王祯农书》涵括了广义农业上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是一部内涵丰富、展示全面的农学全书,继承并且超越了以往的各种农书。

    (三)

  农书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代表着这个时期的农学发展水平。《王祯农书》记载了元代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农书编纂、农学理论、农具制作等方面都有很多突破性的创新,对农学发展贡献巨大。

  在农书编纂方法上,《王祯农书》专门列有《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图文并茂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亮点,在此之前的农书大多以文字为主,介绍农具时十分抽象,不利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传播。《王祯农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极大便利了读者。书中图片囊括了耕种、灌溉类农具七十余种,详细解释了其构造、来源、演变和用法,另外还有大量关于田制、仓廪、运输等农业方面的图片。王祯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通过配图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他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终于摸清了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的结构原理,据此绘制出了立轮式和卧轮式水排的样式图形。他甚至还做了进一步的技术改良,把皮囊鼓风改造为风箱鼓风,更加便利于操作使用。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并且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农器图谱》中还对黄道婆创造的擀、弹、纺、织等工具作了全面介绍,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王祯非常重视农田灌溉,在书中单列一篇来介绍历代水利状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引水方法,而且还在《农器图谱》部分介绍了各种水具。他在旌德任职期间,就推广了一种小转翻车,引导农民引水灌溉抗旱,并绘制图样收入书中以发挥更大作用。该书还重视旱地垦殖方法,首次提出了多种旱地处理理论,如南方旱地的“开渠作沟法”、北方旱地的“内外套翻法”等。王祯还提出要耕、织并重,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他作物种植和家禽家畜的畜养工作,这种综合发展农业的思想在古代也是一种创新。

  王祯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所著《王祯农书》内涵丰富,可以称之为体现农本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农学理论,而且图文并茂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涵括完备农业知识的百科全书,标志着传统农学达到了新的水平。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书中的农器具部分都是直接照搬此书。《王祯农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世也不断进行翻版刻印,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