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娟:从黄土地到人民大会堂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3-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叫马慧娟,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从黄土地到人民大会堂,有人说我的故事是个传奇。但我知道,没有什么传奇,是移民搬迁政策让我走出了大山,是新时代帮我实现了梦想。我的故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1980年,我出生于宁夏西海固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我从小就热爱读书,但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我就辍学了。犁地、播种、收麦……本以为我要在土地上重复父辈们的命运时,在我20岁那年,黑眼湾迎来了移民搬迁政策。就这样,我和乡亲们走出大山,搬迁到红寺堡,成为党的移民搬迁政策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2008年,我用打工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部手机。此后,在打工的间隙里,手机就成了我阅读和写作的工具。前前后后,我按坏了13部手机,敲下上百万字的作品,许多作品在期刊杂志发表,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拇指作家”。写作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写作,我上过电视节目,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后来,我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文化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着这片黄土地上许多人的命运。我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此,2018年,我在玉池村牵头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带动村里的姐妹们读书学习,还定期举办朗诵比赛。目前,读书社已经有了50多个学员,其中有的人达到脱盲的水平,有的人参与微电影的拍摄还得了奖,大家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我深知,人大代表,不再是代表个体的“小的自我”,不能只关注眼皮子底下的事,而是要放眼全局,多关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这些年,我提出的一些建议,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落实。

  现在我走访群众时,大家会说:“这些年的变化,有很多凝结了人大代表的心血。”通过这些点点滴滴,基层群众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到底在哪里,知道了人大代表所提的建议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来到我们红寺堡,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红寺堡区奋力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积累了不少经验。

  多年来,我坚持笔耕不辍,书写了很多移民搬迁的故事。2020年3月,我以黑眼湾搬迁群众的生活变化为题材写成的《走出黑眼湾》一书出版发行,并被新华社拍成同名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于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播出,反响很好,大家说,这就是扶贫版的《百年孤独》,也是另一个版本的《山海情》。我想用最质朴的笔触告诉世界,在中国,在宁夏发生的这一场伟大变革:宁夏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宁夏,西海固也不是原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讲好宁夏故事,讲好移民搬迁故事,将红寺堡人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告诉全世界,让大家看看,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