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石榴花开 唱颂籽籽同心中华一家亲·2022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建省第九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举行
来源:人民政协报 高杨 发布日期:2022-04-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武夷为屏,东海为枕,春暖福地,山海和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福建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民委、国台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福建省民族宗教厅、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等共同主办的中华一家亲·2022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建省第九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以线上的方式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举办。

  本次文化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突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推动福建少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作出贡献。论坛举办当天,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为论坛举办发来贺信;新党主席吴成典为论坛的举办发来祝贺视频。

  ■ 从少数民族节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大平台

  记者注意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三月三”主要是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节,这类活动的庆祝过去往往以民间自发为主。而在福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出现当地政府举办的“三月三”文化节。

  据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副厅长宋哩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199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福建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工作成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福建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每年9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定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二月二”“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积极打造闽台民族文化交流品牌。主动服务对台工作大局,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做好台湾畲族、高山族宗亲代表到福建寻根谒祖工作。深化拓展海峡两岸各民族共同欢度、参与的“三月三”等活动的内涵,促进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济贸易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将每年3月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以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进培训、进法规为抓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此外,福建省还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考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贯通起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贡献福建力量、交出福建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举办了首届闽东‘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谈到“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时,宋哩说,从2012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工作的有关精神,将原由宁德为主举办的“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与国家民委指导的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联袂举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活动主题,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层次,弘扬民族文化。如今,“三月三”文化节已成为促进两岸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深受两岸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 叙茶缘、观畲乡、探非遗……两岸交流踏“云”而“行”

  本次文化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在两岸再次出现反弹,客观上给线下举行带来直接困难,但疫情却阻挡不住两岸同胞“云”交流。记者了解到,此次文化节“云”交流,不仅没有影响两岸同胞热情,反而让新时期两岸交流有了新亮点。

  根据安排,文化节组委会通过制作特别节目、举办“畲族医药发展云论坛”“两岸茶人云端共叙缘”和海峡两岸各族青年“一起向未来”网络论坛等多元活动,聚焦新时代两岸各族青年共同责任和使命,共谋深化交流合作新篇,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聚能蓄力。

  本届线上文化节“云”交流主体分为三大篇章,将民族传统文化、现实奋斗故事和综艺元素有机融合,邀请少数民族民俗专家蓝炯熹教授、“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原党总支书记杜家住、“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两岸少数民族青年代表雷林清和杨品骅等嘉宾在演播厅中聚首话聊,品文化、谈奋斗、叙情缘……

  此外,特别节目还以畲族“蓝氏三杰”和漳州华安高山族的故事为切入口,讲述两岸畲族同根通源,同文同种。而南平畲族嘉宾主持人雷林清与台湾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分享的两岸少数民族从过去到现在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以及他们探讨的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景,真实阐释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谛。

  三个篇章内容层层递进,并适时以文艺的手段升华情感,唤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情感认同。本次文化节共吸引海峡两岸超万人参与。

  ■ “中国扶贫第一村”怎样了?《山海情》中“凌一农”如何继续乡村振兴……

  爱拼才会赢,是闽南人的性格特征之一。

  虽然没有上海、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总量那么大,但现在的福建已经富了。这是很多福建人的切身体会。甚至2019年,福建GDP还一度超过了台湾。

  但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福建也曾经穷过。尤其是一些民族地区和老区。而有“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就是个典型。

  曾经的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是贫穷的代名词。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畲族自然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元,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刚到任,就为闽东的“三大梦想”思虑和奔波。

  “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在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

  那时,习近平以深入调研起步,建立“四下基层”制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

  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赤溪村华丽“蝶变”。10年“输血式”就地扶贫,10年“换血式”搬迁求变,10年“造血式”“旅游+产业”寻富,30多年来,从摆脱贫困到走向小康,从饱经失落到放飞梦想,赤溪之变充分印证了“弱鸟先飞、后发先至”的发展辩证法,有力见证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力量。

  今天的赤溪村,“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美好愿景正在眼前铺展。

  乡村游火起来了。

  玻璃栈道,滑草、漂流……一个个旅游休闲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们各显神通,白茶店、特产店、民宿、农家乐……商业店铺一家挨一家。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到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宝藏”小康村,福建宁德赤溪村成为我国乡村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赤溪村。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赤溪村的脱贫成就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还与赤溪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视频连线……

  在本次文化节活动现场,赤溪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那次连线,依旧激动万分,并温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帮扶福建少数民族群众的往事,回顾了中华民族脱贫攻坚世纪工程思想原点的宁德实践,展望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新篇……

  此外,《山海情》中“凌一农”原型林占熺教授,分享援宁以及助力顺昌县乡村振兴的故事,平实的话语敲出了“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强音。

  决战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路上,齐路奔跑;奋进脉搏,心跳同频,共同执笔描绘绚烂图景。一个个故事感染着台湾青年杨品骅,他说,中华民族正从筚路蓝缕走向民族复兴,同心共筑的中国梦正在一个个实现。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