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以“五个坚持”为抓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长安大学师生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长安大学供图

  近年来,长安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文化浸润、理论研究、三全育人5个方面协同发力,增进各族学生“五个认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学校党委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陈志坚表示。

  为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步骤、保障有措施、效果有检查,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设立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等16项制度文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和育人阵地。

  “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以战‘疫’英雄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感悟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 践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主题思政课中,校党委副书记黎开谊寄语各族学生骨干,要坚定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理想追求。

  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的江央塔青,目前在西藏自治区交通勘察设计院工作。“上世纪50年代,学校千余名校友参与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的设计建造工作,老一辈人的‘两路精神’让我萌发了前往长安大学学习道路与桥梁专业知识的想法。”江央塔青说,他将作为传承者为科创报国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骨干培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队伍保障

  近年来,长安大学探索形成以严把“选聘关、培训关、考核关”,实施“青马工程、石榴籽工程、榜样的力量”,搭建“政策平台、发展平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为体系的“三三四”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建设模式,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选聘提供经验借鉴。

  为畅通人才交流学习通道,学校精心打造“学工论坛”“辅导员沙龙”“‘青马学校’学生骨干培训班”3个校内培训项目,邀请全国“时代楷模”、民族政策领域专家等作专题报告,提高各民族学生工作队伍政治素养。重点支持培养在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新媒体宣传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骨干,辐射带动全体学生发展进步。

  曾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的学生骨干迪达尔古丽考取了2022年度中央组织部选调生。她说:“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学校的培养以及榜样的引领,在学校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为我今后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积蓄了能量。”

  在长安大学,像迪达尔古丽这样的优秀学生骨干还有许多,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应征入伍好青年等一批奉献之星、创新达人、文艺骨干、民族团结进步好榜样讲述着荣校报国的青春故事,校园里形成了学习榜样、走近榜样、成为榜样的良好氛围。

  坚持价值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石

  长安大学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常态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

  课上,学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开发《延安精神》等校本课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编制《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务》等系列读本,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课外,学校打造“石榴课堂”“民族团结一家亲学生风采大赛”“民族文化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校园文化品牌;创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联网+民族团结”路径,建设“长大石榴籽”微信公众号、“长大民族一家亲”交流群等平台,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

  据统计,学校各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达2万余人,观摩学习高校20余所。“这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融的形式,让各民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长安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晏说。

  坚持理论先行,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路径

  近年来,长安大学先后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级平台。

  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先行、协作共享的路线。聚焦“课题、论文和专著、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高水平宣传报道、网络作品、咨询报告、讲座品牌、第三方评价”8个方面,通过专题培训、专项课题、工作案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上层次。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专项委托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等省部级相关研究项目2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2篇,出版专著9部。

  2019年,为培养选留优秀学生担任专职辅导员,由维吾尔族工科女博士玛依拉主持的“秦疆情少数民族辅导员工作室”在学校成立,这既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名师辅导员育人阵地,又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协作共享的优势,与陕西省民宗委、陕西省社科联联合设立“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30个,召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论坛,编写《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典型案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十四讲》等读本、手册4个。

  坚持三全育人,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

  长安大学统战部部长王耀文认为,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融合育人的最佳实践之一。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五大主体联动协同管理服务网络,实施方向性政治领导、全程性思想引导、倾听性情感疏导、互助性学习辅导、榜样性行为教导、针对性就业指导的立体育人格局。

  为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实施了“德育立心工程、智育攀登工程、体育强基工程、美育浸润工程、劳育锻造工程”5项工程,构建学生“五位一体”新时代进阶式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成才型”资助育人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学生资助中心牵头构建受助各族学生的消费指数模型,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精准资助项目,实现了各族学生资助工作认定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

  此外,学校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新疆伊犁、山西吕梁等地追溯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坚定“五个认同”。

  “我们要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融入到立德树人各环节,融入到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大格局,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答卷。”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说。

  (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供稿)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