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的高原之地,有藏、汉、回、土、蒙古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78.5%。海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重大要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举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高标准、多层次、全领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时代发展和涉藏地区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努力在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中体现担当、展现特色、作出示范。

  

海南州乡村风光

 

  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海南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保护生态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意义、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从“国之大者、省之大要”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把工作成果细致入微地体现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

  “没想到我们牧民每顿都离不开的糌粑、酸奶、蕨麻,也能让我们增加收入。”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村村民万么更太说。

  海南州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各地通过打造民俗农居庭院景观、露地田园农事景观、特色文化旅游景观等,大力支持农牧民发展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民宿旅游为一体的村集体产业。共和县龙羊峡镇德胜村将民族团结与生态宜居、产业发展融合,促进了村民增收。

  海南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形成了“实现一个崛起、力争两个突破、打造三个样板、推动四个走在前列、促进五个显著提升”的“12345”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以“四地”建设统领清洁能源产业、大数据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态畜牧业、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四大产业”发展。海南州是水、光、风、地热、储能资源富集地区,2021年新能源投资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74.7%,成为带动海南州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海南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全面实施“九个一批”和“十个行业”专项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将全州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深入实施教育布局优化、转型提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大工程”,实施“健康青海·幸福海南”行动,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险、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每当夜幕降临,海南州城乡的文化广场上就热闹非凡,欢快的锅庄,悠扬的歌声,一派团结和谐的景象。

 

  如果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促进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那么文化活动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里和缘》剧目是海南州打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该剧以唐蕃古道和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为题材,充分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除在本地展演外,还赴江苏、上海等地进行巡演,广受好评。

  “深入开展文化活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激励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州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仁贝说。

  目前,海南州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代表性传承人17人,形成了锅庄、服饰、藏绣等特色品牌;创作了《千里和缘》《白牦牛》等精品剧目和舞蹈80台,拍摄制作《塔洛》《勒雪》等87部微电影微视频;打造贵南县英雄门合纪念馆、贵德县大史家村光荣历史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主题活动16500余场次;充分挖掘服饰文化、黄河文化、藏绣文化、牦牛文化等,连续多年举办“民族团结杯”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

  海南州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利用“云藏”藏文搜索引擎,推送藏文版“四史”、民族团结等信息10万余条。此外,海南州每年都会邀请省内外媒体走进海南州,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扎保是同德县唐谷镇达隆村村医,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家庭中。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各族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曼巴”(好医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在海南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一直以来,海南州坚持以政策解读、理论阐释、文艺演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等“十一进”活动,从学校到机关,从田间牧场到城镇街道,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声音不断汇集,各街道、村社党旗飘扬,各族群众发扬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同心战“疫”。

  海南州积极探索“走出去融、圈子里乐、请进来学”的路子。举办全国藏区(涉藏地区)职业教育经验交流活动,累计有1520名学生赴省内外就学,114名学生赴西安、延安等地交流学习;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多民族家庭、多民族小区、多民族村庄比比皆是;全州所有学校实现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海南州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方法路径,以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为载体,引导各民族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自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在相关部委、央企和江苏省的对口帮扶支持下,海南州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办成了一批又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海南州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寺规僧约等,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探索形成涉藏地区基层宗教治理新模式,为涉藏地区基层宗教治理工作提供了经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新征程上,海南州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籽同心、情相通,书写着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陆切村里的幸福生活

丰收的喜悦

  走进海南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陆切村,千顷良田生机勃勃,露天蔬菜长势喜人,村民公保才旦正在邻居韩金成家的庄稼地里帮忙浇水,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说话,犹如一家人。

  陆切村是由汉、藏、回等5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村,村民们和睦相处、团结一心,把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近年来,陆切村立足实际,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绘就了一幅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图景。

  陆切村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油菜种植、牛羊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同时发展青稞、小麦、双膜洋芋等高效蔬菜产业,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1万元。在此基础上,陆切村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危旧房改造等民生事业发展。

  2021年8月,陆切村“党组织关爱老年人驿站”投入使用。驿站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休息室、棋牌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厨房、餐厅窗明几净。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不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有人照顾、聊天,儿女们外出工作也就放心了。”马维林老人高兴地说。

  陆切村以“党组织关爱老年人驿站”为载体,把全村各族群众团结在一起,打造了拿得出、叫得响的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光伏发电敲开致富门

  

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

  “我放牧5年了,现在存栏1000多只羊、20多头牛,每年能出栏200多只羊,去年挣了24万元。”在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会议室,刚刚放牧归来的海南州共和县下合乐寺村牧民李其元说。

 

 

 

  下合乐寺村紧靠着塔拉滩,平均海拔2920米,日照强烈,常年干旱,植被稀疏。随着光伏发电企业入驻,昔日的荒沙滩成为群众增收的“新资源”。

  下合乐寺村先后有3万亩左右草场被征用,用于绿色产业发展园建设。近10年来,全村征地补偿款达到5400万元。伴随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村有500多人在园区务工,有了稳定收入。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干活,既不耽误种庄稼,还能照顾上学的孙子,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村民马有福难掩喜悦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委、州政府坚持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的发展理念,通过沙漠生态治理和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光伏与治沙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目前,海南州光伏、风电、光热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海南州成为青海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主战场之一,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助力海南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在探索创新中,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引入“牧光互补”模式,通过种植牧草,养殖牛羊存栏超过2.2万头(只),实现了“一草两用”;创新“光伏+乡村振兴”模式,新能源发电区已提供3349个公益性岗位,对实现创业就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下合乐寺村定点帮扶企业,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不仅积极在当地招工,还核准载畜量,支持牧民在公司光伏电场放牧,企业、牧民共同发展循环经济,两全其美。

  海南州委、州政府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在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投资3.44亿元,建成了总装机容量50.5兆瓦的11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占地面积1515亩,扶持带动了全州173个脱贫村的7269户脱贫户发展。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就近务工、承租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获得收入,村集体也实现了增收。目前,电站年收入达到6000万元,各村年收益30万元(将连续收益20年)。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已经凸显,当地各族群众走上依靠光伏产业致富之路。

 


 

“石榴籽家园”故事多

迎中秋,庆国庆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开展香包大赛吧?”“刺绣比赛也不错!”……为庆祝端午节,海南州贵南县茫曲镇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孟来花和社区“石榴籽家园”的工作人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城南社区共有8个居民小区,689户1722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在社区“石榴籽家园”,居民们可以唱歌跳舞、养老托幼、看书学习。“石榴籽家园”还组建了扶贫解困、医疗救助、法律咨询等党员志愿者队伍,在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窗口,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2018年,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在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第二社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同时,以落实居民“微心愿”为抓手,以社区建设“您说我做”为载体,让社区治理和创建工作更加贴近民心,形成全民参与、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也光荣地成为社区志愿者。”57岁的社区居民王淑华自豪地说。和她一样,第二社区还有100多名志愿者,成为服务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在贵德县河阴镇,歇春园社区党支部在德吉家园小区成立“石榴籽家园”,在提供安保、保洁、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服务的基础上,聚焦居民身边事、忧心事,提供社区爱心援助车,免费接送患者就医,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近年来,海南州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方法路径,以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为载体,引导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海南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社区和有益经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

  (文、图均由海南州创建办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