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有新的发现丨我们的新时代·我们的家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丁彦婷 发布日期:2022-06-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的家在湖北省西南的一个小县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小学毕业那年,在浙江读书的我跟随母亲返回宣恩。

  初见宣恩时,我惊叹于她的小,一眼便望得见边。除了一条横跨宣恩县西北的贡水河,这个小城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

  听母亲说,早些年,县城里看不到高楼,逼仄的街道上也看不见几辆车。贡水河的河道很窄,一发洪水就淹。整个县城用3个字形容,就是“乱、破、旧”。

  受益于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2018年9月,我考上了州府恩施市最好的高中,虽然宣恩县是离市区最近的县城,但是坐车仍然需要一两个小时,碰上堵车,四五个小时也难以到达,因此我一个学期只能回家一两次。

  那时,宣恩县还没有脱贫,对口帮扶我们县的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在他们的帮助下,县里全面开展电商扶贫,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同时做强旅游扶贫。

  从那以后,我每次回家都有新的发现——原来的酒厂变成了“城市客厅”,苗木中心变成了贡水半岛旅游港,农场变成了文体中心。旅游区标识也进行了更新,从风雨桥之最——文澜桥,到土家族文化景观——墨达楼,宣恩在商业崛起的街市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域民族特色,满足了游客和居民游览、赏景、休闲的需要。

  去年9月,我如愿考上大学。寒假回到宣恩,发现县里的仙山贡水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晚上出门散步时,河边前来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玩累了,旁边就是一长廊的秋千,四周还有散发荧光的灯管给夜色增添光彩。

  “仙山贡水,浪漫宣恩”,这句在我们县城里随处可见的标语,已成为宣恩新时代的文化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恩的发展没有影响县城原本的生态,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以上。登上园艺村的云启台眺望,视野下的县城仍是绿野葱葱,天空碧蓝如洗。

  家乡旅游业的发展,我的母亲是直接受益者之一。她工作的居委会本“藏”于巷陌,卖菜的小贩经常挡住办公室大门。县城大力改造后,居委会搬到了县里的门面——文澜桥头,古色古香的建筑楼里还配备了智能化的现代设备,既舒适又富有文化气息。

  母亲是一名党员,她常对我感叹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如今的好日子!你们赶上了好时代。”

  家乡的变化令我骄傲和自豪。我深知,在这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年复一年的奋斗。学习之余,我也积极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新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我有义务有责任建设好我的家乡。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1级学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