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问天之旅,奏响探索乐章
来源:人民日报 余建斌 发布日期:2022-07-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问天”升空,叩问苍穹。在万众瞩目中,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这一迄今为止我国最大最重的航天器,顺利开启“问天之旅”。

  7月24日14时22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将问天实验舱成功送入太空。在海滩、椰林之间目睹火箭升空的人们,热情更胜骄阳,为中国航天又一次壮举纵情欢呼。正在空间站组合体中飞行的中国航天员,正满怀期待迎接空间站新成员的到来。

  作为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和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的发射至关重要。对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来说,问天实验舱的升空以及后续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意味着中国“天宫”又完成一个关键的建造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天宫”正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向着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

  “问天之旅”是一次自信之旅。这种自信,既体现于延续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向的“习惯”——发射前精确宣布发射时间,实际发射时间分毫不差,同时也反映在迎接和战胜新的挑战之中。将问天实验舱这个庞然大物精准送入太空轨道,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和文昌航天发射场都要蹚过“零窗口”发射这道关口。可以说,在大发射塔用大火箭把大航天器送入太空,航天人满怀自信又干了一件大事。打开“天宫”画卷,时光铺陈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航天器穿梭太空的轨迹,更是中国航天人一次次以自信和豪迈在太空刻下的中国印记、写下的中国奇迹。

  “问天之旅”也是一次求索之旅。问天实验舱为科学而生,“问天”即叩问苍穹,探索浩瀚宇宙,探求未知奥秘。建造中国空间站的目的,正是要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平台。庞大的太空计划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进入太空的雄心壮志,为科学探索而进行的“问天”之举,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创新的重视和长足考量。就像科学家形容的,当问天实验舱那一对长长的柔性太阳电池翼展开时,像是一架被缓缓拉开的手风琴在宇宙中奏响美妙乐章,“为科学而飞”也始终是中国航天“问天之旅”的主基调。

  问天实验舱启程“问天”之时,远在火星的“天问一号”也迎来发射两周年。仰望星空,“问天”和“天问”,一近一远,无论是400公里高度的太空家园,还是数亿公里外的火星探险,都彰显着我们的创新永不停歇、探索永不止步。脚踏实地,在不懈追求航天梦的道路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稳更远。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