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史性成就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寅 周宛霖 发布日期:2022-08-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8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局长华彦龙、国家民委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张谋、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郭建民介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并答记者问。

  赵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这十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哪些新的历史性成就?赵勇用五个“新”来概括。

  第一,确立了“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阔视野和雄才伟略,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历史方位、工作主线、重要任务、工作格局、规律方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地昭示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实践指导力和积极的世界影响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明确了“新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以此为“纲”,作为制定政策、规划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指针;以此为“魂”,像芯片一样植入各项工作之中;以此为“度”,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和重要尺度。确立这条主线使民族工作更加突出增进共同性、更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把党的民族工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第三,展现了“新面貌”。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民族工作,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考察,多次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新中国“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看到昔日的苦窖水变成了甘甜的自来水,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到了家门口,孩子们就近就能上到好学校,老百姓不用到大城市就能看好病。”赵勇说,如今到民族地区看到的到处都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由衷地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

  第四,汇聚了“新力量”。十年来,各族人民亲身经历了脱贫奔小康的艰辛历程,亲身感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亲身体验了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辉时刻,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五,形成了“新格局”。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党中央把民族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在这个格局下,各级党委普遍都把民族工作纳入到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政绩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使各族群众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和评判者,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赵勇表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脱贫攻坚奔小康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变化

  这十年,脱贫攻坚奔小康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

  通过脱贫攻坚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这十年,民族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分别为7.7%、10.2%。

  一些群众过去“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变成现在“用双脚丈量致富路、用双手打拼好日子”,一些人过去“守着一亩三分地”变成现在“勇敢闯天下、走四方”。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用上了水冲厕所、互联网,种地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各族群众信心更足、干劲更足。

  在脱贫奔小康进程中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仅铁路这一项,民族八省区十年就增加了1.58万公里。建设了一大批园区,发展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

  赵勇举例说,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在丽水周边建设“飞地”园区,去年“飞地”园区创造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36%,创造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全县的近一半,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的新路子。新疆南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瓜果飘香飘到了大江南北。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普玛江塘乡,过上幸福生活的群众在家门口贴了这样一幅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脱贫奔小康极大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都更加牢固。”赵勇说。

  赵勇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扭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屏障“三个关键”,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支持政策,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赵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第一,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引导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贡献。

  第二,以教育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通过教育让各族群众认识到“一个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愿景”就是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三个意识”就是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四个与共”就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五个认同”就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三,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树立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创作和传播一系列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四,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以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族群众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有序流动。十年来,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通过互嵌式发展,让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

  第六,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7个省区市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调整完善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等方面的政策。通过这些举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七,以开放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多种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赵勇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下一步,要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此外,赵勇还表示,发端于建国之初,发展于改革开放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今后,将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打造创建工作的“升级版”,引导全社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