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考古实物证实新疆自古与伟大祖国紧密相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新国 发布日期:2022-09-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作为新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发展、民族融合以及与中原地区交流的生动见证,是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物资料,多维度证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大一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脉。我们要有效运用考古实物,加强对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存的研究阐释,让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活起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的滋养。

  凸显“大一统”格局的巩固发展

  “大一统”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政治理念和独特优势。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进一步巩固,“大一统”理念深入人心。

  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高昌,以其地置西州,在新疆东部设置伊州、西州、庭州,牢牢控制中原通往新疆地区的战略要道;同年,在新疆西部和南部沿边要地,以安西都护府(后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为统领,设置了“安西四镇”;公元702年,在新疆北部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升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保证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与治理。唐朝中央政府还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维护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冠以都护、都督、州刺史等名号,允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

  在新疆出土的考古实物中,包括大量带有朱色钤印的文书和纺织品,可辨识的唐代官印有“安西都护府之印”“西州都督府之印”“蒲类州之印”“伊吾军之印”“高昌县之印”“天山县之印”等,这些文物充分表明“大一统”和“天下一家”是唐朝奉行的政治理念。

  不仅如此,从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实物亦可看出,唐朝在西域地区建立了“烽戍─镇─城─守捉─军”五级安全防御体系,有效维护了西域社会稳定和唐朝政治安全。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发现文书为国内遗址出土数量之最,大量珍贵文物活化了唐代戍边生活场景。图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外貌。 新华社发

  展现新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唐朝对周边地区各民族绥之以德,迁徙优待,淡化民族界限,改善民族关系。

  唐高祖李渊曾下诏,对“远人”施行怀柔之策,吸引边疆各民族主动归附。唐太宗李世民视“华”“夷”为一体。在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央政府鼓励各民族交往通婚。在新疆发掘的唐代考古文献中,就有不少家庭的户籍中登记了多个不同民族的名字,其家庭关系有的是夫妻、有的是主仆。考古文献所登载“田地四至”中,也出现了不同民族的名字,说明乡村的邻居也是不同民族的。这些考古实物可以证实,新疆地区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相互通婚,户挨着户、田挨着田,长期以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的密切关系。

  揭示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播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随着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管辖力度的加强,西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更为频繁。无论是行政制度、语言文字还是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西域都受到中原地区深刻影响。大量汉族人口进入西域,使得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

  汉语文在西域的使用和推广,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官府文牒、户籍文书、契约文书、启蒙读物等,许多都是用汉文书写而成的。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西域进一步传播。例如,西州地区开办与中原地区相同的州学、县学、乡学,使用的教材都是儒家典籍,新疆出土考古实物包括大量《诗经》《尚书》《论语》《孝经》《礼记》等写本残卷。此外,在新疆库车和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汉文书写的佛经残片,也表明西域的宗教信仰明显受到中原地区汉传佛教的影响。

  

  在唐代,《论语》已成为西域地区官、私塾学生的必修课。图为吐鲁番博物馆藏唐景龙四年(710年),西州一名12岁的学生卜天寿手抄的《论语郑氏注》。新华社发

  不仅如此,新疆地区考古发现大量魏晋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汉、胡两种风格的伏羲女娲图,说明新疆地区的各族先民在文化认同上与中原地区达到了深刻统一,新疆地区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紧密相连。

  反映新疆地区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政权认同是多民族国家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各民族政治凝聚力的保证。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体制,保障了我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各民族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大为增强。

  唐朝时期,西域生活着汉人、回鹘人、吐蕃人、突厥人、于阗人、粟特人等众多民族。唐朝中央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轻徭薄赋、体恤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西域的推行,促进了农业发展。唐朝平定高昌后,唐太宗派人到西州,宣布将当地的官有土地分配给旧官吏、乡绅和百姓。在新疆出土的唐代文献中,就有多份涉及受田、退田、应受田、合受田等类别的文书资料。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府、州、县,唐朝中央政府任命各民族的大小首领为地方官进行治理。此外,唐朝还沿袭前代屯田戍边传统,进一步扩大西域屯田规模,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唐朝中央政权的认同。

  新疆考古实物证实,当时有不少西域的少数民族人才在唐朝政府机构任职。如,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粟特人康氏家族墓中,据“领兵胡将”康延愿的墓志铭文记载,其先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多西域少数民族将领保卫国家、出生入死,共同维护国家统一,于阗王尉迟胜亲率五千于阗子弟不远万里“助国讨贼”更是传为佳话。

  证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问题是重大原则问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唐朝继承“大一统”思想,在西域推行军事、行政合一的都护府建制,组织系统完备、军政职责明确、政令执行统一,对西域的治理大为加强。

  新疆考古出土文书可证,唐朝在汉族人口较为集中的新疆东部与北部地区,实行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一致的州、县两级行政管理制度,伊州、西州、庭州都是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的“正州”;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等官职,代表朝廷加强对辖区部民的管理,并肩负为国守土的使命。

  在新疆出土考古实物中,既有涉及唐代朝廷诏敕、律文、籍帐、各级军政机构文牒等官府文书,也有反映民间租佃、买卖、雇佣、借贷活动的各种契约文书,还有记载百姓文化教育、丧葬礼仪、宗教信仰的文书残片、衣物疏、墓志砖志、功德疏等各类文物。它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实证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所行使的主权,无可辩驳地证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系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民族大一统视域下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籍帐文书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1VJXG002)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