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涵月 发布日期:2022-11-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馕在新疆历史悠久,古代被称为胡饼,外皮为金黄色,除了面粉等主要原料外,芝麻、鸡蛋、清油、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佐料,放在馕坑里面烤制而成……”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初二(3)班学生阿尹古丽·阿卜杜热西提,图文并茂地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馕的知识。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泰州市海陵区民宗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辖区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主题班会引领“集中学”。在海陵学校民族政策宣讲小课堂上,各班班主任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题,通过播放民族团结宣传视频、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鼓励大家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此次活动有形有感有效,不仅增进了学生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常识的认知,也为今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思路。”班主任王俊说。

  情牵书信开展“互助学”。由海陵区民宗局牵头,泰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书信手拉手,泰疆好朋友”活动。书信承载着两地学生的热情与祝福,将泰州市与新疆昭苏县两地的情谊千里传递。学生代表阿布多拉、阿卜力孜和伍耿优、王奕淇,在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后表示,他们今后将继续在书信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感受,广交各族朋友。

  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海陵区民宗局工作人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展板送入校园,向学生讲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分布情况,并且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民族团结故事等知识。工作人员还介绍了红石榴夏令营、春晖社区石榴籽驿站等活动,以及为各民族同胞子女开展的公益帮扶和助学等情况,教育引导学生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助共学、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海陵区民宗局工作人员吴皓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