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源头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1-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翁家坪村民剥丰收的竹笋。 镇雄县民宗局供图

  磅礴乌蒙山,绵延赤水河。

  秋日,走进赤水河发源地——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沿途青山碧绿、植被茂盛,三股清泉飞溅而下。河水在赤水源镇境内蜿蜒流淌35公里,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十多个县(市、区),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干流全长436.5公里,总落差在1550米左右。

  作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和重要的生态屏障,赤水河滋养着流域5200多万人口。守护好源头,也成为生活在赤水源镇的汉、彝、苗、白等7.4万多名各族干部群众的重任。

  近年来,赤水源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融合、双促进,用心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吹响“民族团结+生态文明”集结号

  在赤水河护河行动中,71岁的贾家坝村民小组村民常吕共格外引人注目。

  一只塑料桶、一个夹子、一顶草帽……多年来,常吕共经常一个人沿着河边捡垃圾,即使在农忙时节也会腾出时间巡河。

  变化是可喜的。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逐渐增强了对赤水河生态保护的意识,主动参与到保护行动中。这些年,村里的河堤越来越干净。

  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强化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统筹推进,制定“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引导各族群众携手投入“蓝天碧水净土”共护的行动中。

  赤水源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村寨”“进学校”“进工厂”。此外,通过发放宣传册、举行院坝会、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保护等知识,为“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汇聚起强大合力。

  如今,各族群众共同守护青山绿水在赤水源镇蔚然成风。

  “我们以‘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赤水源镇党委书记方成斌说。

  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致富曲

  “方竹不仅可以涵养水源,而且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的好几倍。”赤水源镇镇长吉章旭说。2016年,赤水源镇借助退耕还林契机,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后,动员群众在赤水河流域种植方竹。

  在长槽村村民余辉的记忆里,以前大家以种植洋芋、苞谷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不仅收益低,使用农药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辛辛苦苦忙一年,也只能顾个温饱,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余辉感慨道。

  如今,赤水源镇把保护赤水源头作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2019年,余辉结束了近10年的打工生涯回到老家,将7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则在山地上种植油茶,走上了生态致富路。

  余辉的生活变化是赤水源镇群众吃上“生态饭”的缩影。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实际,规划实施辣椒、魔芋、中药材等种植,并加强对已种植的方竹扶育,在切实助农增收致富的同时,又涵养了水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攥紧发展这把钥匙,才能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吉章旭表示,不断鼓起来的“钱袋子”,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为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物质保障。

  当好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头雁

  走进群山环抱的翁家坪村民小组,一条条水泥路连通每家每户,村中环境干净整洁。

  “以前是一条条泥泞的土路,村民们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村民吴道全说,受地理位置等多因素影响,村里整体发展一度较为滞后。

  去年,在赤水源镇着力强化示范效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策指引下,翁家坪村民小组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被确定为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和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第一块“试验田”。

  改水、改电、改路、改房、改灶、改厕、改圈,管护竹子、硬化坝子、亮化村子,定村规民约、改陈规陋习……在镇、村各族干部群众的携手努力下,翁家坪片区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正式组建。

  “议事委员会以‘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为使命任务,号召各族群众参与到房屋风貌改造、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等宜居行动上来;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吴道全说。

  值得一提的是,翁家坪村民小组在村集体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竹产业,群众增收有了盼头。

  “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变美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这正是赤水源镇‘民族团结+生态宜居’的生动体现。”银厂村党支部书记文鹏说。

  眼下,赤水源镇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正在落地见效,成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见证。

  (云南省镇雄县民宗局供稿)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