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化实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桂霞 宛志刚 发布日期:2022-11-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今年5月以来,山东省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领域、全方位开展,有形、有感、有效。

  强化理论研究。评审命名一批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理论研究。各市根据工作需要和本地实际,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建设一批研究基地,合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已命名1处省级、7处市级研究基地,把黄河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大运河文化、沂蒙精神、孔繁森精神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开展研究。

  培育实践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成效突出,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优势的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命名1处省级教育实践基地。各市依托博物馆、党史馆、文化馆、纪念馆和教育基地等,确定了69处市级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对象。

  加强创建示范引领。聚焦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全面推进东营市、威海市、济南市历下区等2市3县(市、区)4镇(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工作。实施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整体提升行动,深化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的工作品牌。

济南市九顶塔中华民族欢乐园景区的“红石榴”主题景观设计。 山东省民宗委供图

  推动互嵌发展。充分发挥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单位职能优势,加强联系指导和政策支持。各市按照“红石榴+民族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引领民族交融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推动民族镇村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主题公园。推动各市在公园、广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场所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公园,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花开齐鲁石榴红”等内容,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目前,已规划建设各类主题公园、广场82处,布设标语牌、展板、彩绘、立体景观等各类宣传点1200余个。

  开通公交专线。各市选取主要交通干道公交线路,打造“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在专线公交车车体喷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形成流动的宣传载体。目前,16市77个县(市、区)已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353条,投放公交车1261辆、校车221辆、船只13艘,每日运行里程累计16.39万公里,运送乘客20余万人次。

  挖掘“三交”史料。坚持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挖掘整理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做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山东卷》编纂工作。该项编纂工作采取7个主线课题和若干支线课题相结合的“7+N”模式,由山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省社科院、省博物馆等15个单位承担相关研究课题,计划到2024年底前完成汇编工作。

  征集文创作品。组织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创作品,进一步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作品征集分为文创产品和视觉设计两个方面。文创产品包含日用产品、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视觉设计包含平面海报、插画、视频、动画等。活动累计征集作品1003件(组),在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对优秀作品进行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搭建宣传平台。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积极行动,加强与宣传、文旅、广电等部门的合作,利用各种媒体搭建一批宣传平台,采用短视频、图解、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创新推出灯光秀、云平台、露天大屏、户外标语牌等载体。

  传统文化浸润。山东省民族宗教委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加强战略合作,实施孔子学堂之齐鲁民族行计划,以孔子学堂为载体,全面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行动推进过程中,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深化创建内涵。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