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开展夏(冬)令营活动,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建立各族青少年跨区域或区域内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办好省际间或跨区域间各族青少年学生主题夏(冬)令营活动。打造实践和交流基地,在全区创建 100 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交流基地,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校外少先队组织示范点10个以上。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在交流活动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社会实践大调研活动。组织各类院校各族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我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社会实践交流活动。
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广泛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建立5万人以上规模的“千乡万村好青年”人才库。打造志愿交流服务特色项目,培树一批促进各族青少年团结交融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公益项目,支持学校开展符合不同学生特点、各族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办好“石榴花开新征程”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和“石榴花开成长路”等活动。
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城市、学校、家庭、班级、教师、学生等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合作机制,持续办好跨区域“石榴花开一家亲”“书信手拉手”等交流活动,组织全区各地 1万名中小学生与边境地区青少年“结对子”,深化东西部学校对口支援,深入开展“千校手拉手”交流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依托东中西部高校协作,加强高校学生交流培养,支持更多广西学生到东中部高水平大学学习,支持更多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到广西实习,开展就业创业交流培训,帮助各族青年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引导联合创业、互嵌发展。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