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文贵 发布日期:2022-11-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实现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关系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人民群众生产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高度文明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然是协调发展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都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并统一于人类的具体实践活动。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以往的和当代的社会进步的结果,又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内部的动力。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是已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景,则激励着人们为之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强调“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体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锚定目标,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要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社会整体提升、行稳致远。

  一方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活各类主体活力,更多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另一方面,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凝心聚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推动各民族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