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做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丽霞 发布日期:2023-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新时代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在价值、内容及路径维度上遵循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育人功能。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首先,立德树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首要目标。只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进一步统筹规划和细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回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五个认同”和立德树人的“德”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基石,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通过“共同体理念”引导个体德行的正确健康发展,在强调“个人梦”与“中国梦”同向同行中塑造充满家国情怀的个性生命,最终达到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统一。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立德树人共同的指向都是人的全面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立德树人。同时,立德树人也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多领域多向度的平台。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会大众化教育相协同

  一方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社会大众化教育提供理论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及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推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在学科建设、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着力,还要善于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化教育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容、资源、形式上具有广泛性。社会大众化教育不仅能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实践载体和空间,又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根植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凝聚“共同体”的认知和意识,还要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努力使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推进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唯有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会大众化教育相协同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达到知行合一,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的实效性。

  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和载体,也是思政课的重要部分。这一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设置中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还要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集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一体。课程思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拓展延伸,不仅包括课堂上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现实生活、网络平台等教育空间的教育熏陶,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育人内容,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育人载体,优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环境。

  当前,要积极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既要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情感的体验;既要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化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育人活动的熏陶作用,逐步构建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讲师)

(编辑:刘学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