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1-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月13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关键之年。全国民委系统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浙江、福建、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区民族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浙江:全域打响“之江同心·石榴红”工作品牌

□ 浙江省民宗委

  浙江始终按照“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为主抓手,坚持数字赋能、重塑创建体系,全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

  一是构建“五个一”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示范创建。聚焦机制、品牌、阵地、载体、网络,形成了省市县联创、点线面联动的创建工作新格局。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一年内建成“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1034个,实现全覆盖。以金华市为示范创建试点,牵引带动52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18个省级重点培育单位和11条省级示范带全面提档升级。

  二是开展“五级联动”推动宣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8090石榴红”宣讲团122个,省、市、县、乡、村联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巡回宣讲1000余场次。构建了以浙江大学为龙头的“1+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2年以来承接国家级重点课题5项,完成省级重点课题31个。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展示馆)、主题公园等30多个,多个城市开通“民族团结进步”号公交车,开辟了“老百姓身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

  三是打造“百个共富基地”推动民族地区未来乡村高质量发展。专门出台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的实施方案,推进相关政策持续聚焦民族乡村发展。开展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百个共富基地”,建设一批民族地区未来乡村。2022年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700万元,18个民族乡镇、382个民族村获得帮扶资金共计1.6亿元。

  四是多跨协同率先出台落实“三项计划”实施意见。制定印发浙江省落实“三项计划”的实施意见,举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启动仪式,开展系列学习交流活动60余场,覆盖线上线下青少年8000余人。探索“杭州花都”“金华东迁西归”创业就业帮扶新模式,面向对口支援地区开发爱心岗位3.5万个,向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提供就业岗位5110个。创设“我爱浙疆”等寓教于游文旅对口援助品牌,带动旅游消费共计7亿元。

  五是坚持数字赋能重塑示范创建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梳理形成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三张清单”,谋划建设“浙里石榴红”重大应用,真正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率先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和融指数”,有形有感有效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的成效。

 

福建:打好“组合拳” 讲好“融合史”

□ 福建省民宗厅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我们牢记重要嘱托,以“三交”史料汇编工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切实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努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福建窗口”贡献。

  一、紧扣“融”。福建山海交融、闽台交融、海内外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缩影。我们牢牢把握“大一统”的主轴与灵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四个共同”为主框,深入挖掘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辉煌的中华东南历史、共同孕育灿烂的“闽台文化”、共同培育“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八闽华章”,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东南路径,努力答好闽台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东南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之问。

  二、尊重“实”。史料编纂是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高度统一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端正“史”的态度、尊重“史”的事实、珍重“史”的材料,注重从文献典籍、考古文物、民间史料中全面收录反映福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先定主轴与重点,再搭框架与骨肉,然后进行“类族辨物”,对浩繁史料进行认真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此形成科学完整的史料证据链。

  三、讲好“特”。历史上,福建是闽人、闽越人的发祥地,是畲族、客家的孕育地,是海外“番客”的融合地。我们从福建的特点特色出发,根据各民族“三交”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着重阐述秦汉时期闽越人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唐宋时期畲客融合的历史佳话、宋元时期泉州“番客”在地融合的典型示范、明清时期闽台一家的骨肉至亲、近代各族荣辱与共捍卫家园的同仇敌忾,努力讲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福建篇章”。

  四、强化“用”。我们始终坚持以史育人,及时转化运用阶段性成果。举办“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设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八闽华章、闽台一家”3个展区,用千年德化白瓷、厚重史料实物、大量珍贵照片梳理讲述民族团结进步之魂、民族工作思想之源、多元一体发展之路。成立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台湾少数民族历届乡镇市区长策进协会共同编纂“闽台编”、共同举办两岸各民族携手向未来活动、共同追悼历史遇难同胞,不断强化台湾同胞的历史记忆。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主题演讲”等活动,在青少年心灵深处播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着力发挥以史育人、增进认同、凝心聚力作用。

  五、形成“合”。成立以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双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将编纂工作纳入福建“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纳入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选题、纳入省财政专项经费预算。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大调研,系统挖掘、深入梳理反映各民族“三交”的史料实物。依托厦门大学,整合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跨学科平台资源,遴选40多位高水平专家组成编纂团队,高质量推进编纂工作。

 

四川:创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四川省民宗委 

  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丰富载体、探索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立足社区基本单元,在紧跟时代、顺应趋势上求突破。把握趋势深化认识。随着发展,四川18个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六普”增长65%,有数百万人次的流动人口在城市就学就医就业、旅游定居,城市民族工作对民族工作和城市工作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把握全局重点突破。着眼城市民族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关键难题,以标准化为驱动,加强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引领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把握基层夯实基础。把社区作为工作着力点,推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三治相融”,推动各族群众由生活居住空间的单一嵌入向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拓展深化。

  二、探索创新“两项标准”,在解决城市民族工作怎么干上出实招。紧盯关键理清思路。突出促进“三交”解决“做什么”、坚持依法治理解决“怎么做”、落实责任清单和推进社会化解决“谁来做”,聚焦工作合力、依法治理、精准服务等内容,理清标准化建设思路,完善标准化建设内容,推出城市和社区民族工作标准。聚焦目标系统规划。结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融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为城市民族工作设置了20项具体任务、10项保障措施,社区民族工作设置了21项具体任务、4大类保障措施。注重落实强化配套。在广元等7市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提供工作支撑。

  三、落细落实“三项计划”,在促进各民族“三交”上谋实效。高起点谋划推动。总结近年促“三交”经验,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统揽作用,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助推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相结合,将“三项计划”纳入川浙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形成一个实施方案、两个重点任务、一个实施意见的“1+2+1”政策落实体系。高标准强化保障。对应中央部委同时,扩大参与面,增加省直部门2个。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制度和部门职责清单。协调省财政把“三项计划”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提供项目资金保障。高质量做优品牌。投入600余万元,推出大中小学学生“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交流”、校园舞台剧展演;开展青少年夏令营和青年文艺工作者互访活动;组织7000多所学校、200多万人次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推普工作。加强川浙就业合作,举办线上线下招聘,带动民族地区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37万人。挖掘“彝海结盟”等红色文化,加大唐卡、藏羌彝织绣等非遗工坊扶持,创作推广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让各族游客在旅游体验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山东:扎实推动民族工作“六个纳入”

□ 山东省民宗委 

  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加快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一、高位推动抓统筹。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民族工作“六个纳入”,要求全省各级每年开展督导检查,并形成报告报同级党委。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等作出明确规定。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将落实“六个纳入”列为年度工作重点,专题研究部署开展调研检查。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充实完善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制度,围绕“六个纳入”落实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定期调度工作情况,有效推动了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和跟进落实。

  二、明确标准促落地。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分解“六个纳入”的落实内容,从六个方面细化为25条具体标准。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列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将民族工作列入各级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列入党委常委会和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列入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内容,列入党政领导班子评价考核体系等。在开展民族领域“授荣”时,凡涉及集体表彰的,一律以单位党委党组“六个纳入”内容作为首要标准。通过创新细化标准,使“六个纳入”在基层可操作、能评价、会落实。

  三、以点带面树典型。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和“履职尽责”作用,主动对接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巡视办等部门,研究“六个纳入”的标准、落实、调研检查等事项。全省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在落实“六个纳入”上“走在前、作表率”,发改、教育、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孔子基金会和有关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民族工作。连续22年组织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网络知识竞赛,480余万人次参与;举办文创作品征集活动,让中华民族象征和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开展孔子学堂万里行(齐鲁民族行)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加大对基层落实“六个纳入”的督促指导和典型选树力度。选取东营、威海2个地级市、11个县(市、区)、4个镇(街道)全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对全省463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进行整体提升。

  四、加强督导求实效。去年9月开始,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了对各市党委“六个纳入”落实情况的调研检查,市县党委同步开展督导检查,并作为常态化、长效化措施长期坚持。各级党委压实扛牢民族工作主体责任,部署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和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建设7处省级、9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18处省级、69处市级教育实践基地,开通376条“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建设82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云南: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 云南省民宗委 

  云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总目标,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一是突出规范化,打造创建体系升级版。领导体系上,省委、省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5年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要点,纳入省委巡视巡察内容和年度综合考核,制定《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施意见》,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政策体系上,颁布施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制定示范区建设5年规划、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制度体系上,坚持分级联创、分级命名,建立专家评审、互观互检等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省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工作体系上,全省县级以上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均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设有党组,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二是突出社会化,打造创建形式升级版。推进全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率先开展创建工作“十进”活动,并向家庭、班组、岗位等社会细胞等拓展延伸。制定行业创建标准,全覆盖推进法院、税务、消防等行业创建,形成联合创建常态化机制。树立创建联盟品牌,重点打造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高职院校创建联盟,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共同富裕为主题的高铁沿线创建联盟。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立云南省民族工作委员制,成立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动员和组织部门力量、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三是突出工程化,打造创建路径升级版。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推动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弘扬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实施4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和宗教界践行“四条标准”三项活动,实现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发展。

  四是突出一体化,打造创建特色升级版。实施“1336”边境创建三年行动,全力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优先支持25个边境县(市)创建全国示范单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目标,统筹协调省级相关部门下达资金123.15亿元,全面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