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助推黑龙江边疆旅游经济带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侯儒 发布日期:2023-02-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黑龙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北方边疆省份,不仅有奇丽的山水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节庆习俗、民间艺术等。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集历史遗址遗迹、民族文化风俗、避暑休闲生态、时尚冰雪文化等于一体的边疆旅游经济带建设。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有着发展文化旅游的深厚基础。以鲜卑文化、渤海文化、俄侨文化、关东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冰雪文化、山水文化等,是享誉中外的旅游名片。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存有大量历史遗址遗迹,如哈尔滨阿城金上京遗址,肇东八里城遗址、宁古塔,齐齐哈尔督军署古建筑、昂昂溪古文化遗址、鲜卑遗存,佳木斯依兰金代五国头城遗址,双鸭山兴隆山遗址群、长胜遗址群,黑河墨尔根副都统衙门遗址、瑷珲新城遗址等。

  展览展示类旅游资源。展览类主要有博物馆,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五常京旗文化博物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同江赫哲族博物馆等。展示类主要有民族风情园,如哈尔滨铧子山满族风情园、街津口赫哲族风情园等。

  民族节庆类旅游资源。赫哲族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民间文艺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节日盛会,展现了赫哲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勇于拼搏的精神。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鄂温克族的瑟宾节、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等传统节日特色鲜明,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民俗类旅游资源。各民族在采集、渔猎、游牧等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创造了与之相呼应的民俗文化。服饰方面,赫哲族有鱼皮长衫和鱼皮套裤、鄂伦春族有传统狍皮服饰;饮食方面,有朝鲜族冷面、赫哲族刹生鱼、蒙古族手把肉、满族八大碗等;居住方面,有蒙古包、鄂伦春族的斜仁柱、赫哲族的撮罗子等;交通工具方面,有桦皮船、滑雪板、爬犁、勒勒车等;民间说唱艺术方面,有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达斡尔族乌钦等。此外,还有靺鞨绣、满绣、鱼皮制品、桦树皮制品等传统工艺品。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们展示手工艺品。 新华社发

  建设边疆旅游经济带的着力点

  黑龙江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应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融合发展。要借助中国雪乡、五大连池、珍宝岛、漠河北极村等成熟资源,将民族文化旅游、历史遗址遗迹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红色旅游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拓宽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延长旅游项目生命周期。如,赫哲族聚居区可以依托自然资源和边境口岸,促进“民族文化游+边境游+休闲生态游”深度融合;鄂伦春族聚居区可以推动“民族文化游+边境游+自然景观游”深度融合,打造“山地文化旅游”;达斡尔族聚居区可以推动“民族文化游+鹤文化游+江桥抗战红色文化游+连环湖湿地游”深度融合。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出具有趣味性、欣赏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突出“节、展、演、赛”等重点项目,侧重差异化策略,打造系列精品旅游专线,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化,延长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丰富旅游体系。

  加强政策扶持。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等途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资金问题。支持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投入。要加强培训,定期举办服务类培训班和历史文化、工艺品设计制作等专业类培训班,建立长期、完整的分类培训体系,提高服务人员的从业素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社会参与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激励广大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形成合力。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注重打造品牌。要打造演艺品牌,聘请专家与演员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歌舞实景演出,发挥各地文化馆、歌舞团、艺术团作用,把精品文艺节目搬到景区,提升品牌效应。要打造节日品牌,开展主题节日活动,提升鄂温克族瑟宾节、赫哲族乌日贡大会、达斡尔族库木勒节影响力,拉动季节性民族文化旅游。要打造餐饮品牌,重点宣传赫哲族全鱼宴、达斡尔族希日格勒等富有特色的美食。要打造旅游文创品牌,研发具有特色的文旅纪念品,延伸产业链,以品牌化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要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理念,促进文化消费。要打造特色村寨、文化生态博物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模式,增强吸引力。

  加大宣介力度。要精心设计旅游宣传产品,树立黑龙江旅游整体形象。创新宣传方式,充分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利用中俄博览会、龙粤合作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和冰雪节活动等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支持艺术院团商业化运作,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丰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将非遗传承和利用活化于文化旅游产业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