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凝聚人心的展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承德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 袁雪梅 关鹏玉 发布日期:2023-0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承德博物馆讲解员(中)正在为参观展览的学生讲解。承德博物馆供图

 

  历史上,河北承德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留下一段段“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团结佳话。

  新时代,承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承德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

  承德博物馆举办的《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以下简称《望长城内外》展览),通过“情景再现”凝聚人心,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承德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探索。

  “1757年,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提出‘情愿向内迁移,承受恩泽’的请求,清朝乾隆皇帝应允后,将其安置于承德,归入驻防八旗,并仿新疆伊犁的固尔扎庙建造安远庙。每年夏季,厄鲁特蒙古王公贵族来承德朝觐时,常在这里集会。”承德博物馆内,来自承德市东园林小学的小讲解员张元声情并茂地介绍着。

  一件件文物安静地陈列在展厅内,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以特有的方式述说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

  时空交汇,一眼数百年。

  历史垂青承德。它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极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处。汉、匈奴、乌桓、鲜卑、契丹、突厥、蒙古等多民族文化在此生长成熟,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300多年的避暑山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避暑山庄博物院院长孙继新说,很多人知道承德,是因为清王朝在此修建避暑山庄。实际上,修建避暑山庄,除了避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边防。清朝皇帝放弃了沿用数千年的防御工事——长城,原因很简单:“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也。”清朝皇帝不仅把承德当成与少数民族王公首领谈心宴饮的“夏都”,更视其为联合、融汇各民族的平台。

  《望长城内外》展览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从“民族关系”视角出发,采用串珠的方式,展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3位皇帝以承德为舞台,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承德多元融通、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正源自‘民族团结’这一文化因子。”孙继新说,这是承德文化资源的原点,是城市之根,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展览最终定名为《望长城内外》,正是在理念上抓住了“民族团结”这一核心要素。

  如今,这一展览常驻承德博物馆中,默默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