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石榴抱籽幸福长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建荣 发布日期:2023-02-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已经70多岁了,从来没有想过,能从铜厂沟搬迁到狮子沟村这样的好地方,还住进了新楼房。感谢党的好政策!”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汶水镇,彝族老人白且呷感动地说。在脱贫攻坚战中,位于大山之中的铜厂沟村整体搬迁至狮子沟村营盘堡,各族村民团结和睦,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7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凉山州持续打造创建“升级版”,今年初再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高位推动,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在布拖县特木里镇依撒社区,搬迁群众通过摇号分到新居。

  为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凉山州坚持创建工作力度不减弱、动作不走样,以抓宣传引导、机制建设、示范引领、落实民族政策为重点,坚决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久战”,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凉山州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交融发展、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金字招牌”的奋斗目标写入州党代会工作报告。召开凉山州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会议,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目标。成立以凉山州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州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4个专项组,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动、聚焦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各县(市)、各单位(部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建立州、县、乡联创工作体系。

  凉山州将创建工作与全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把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巡察,纳入对州级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印发一系列工作方案,提出6个方面共89条具体工作,形成任务、责任、督查“三张清单”,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各部门(单位),切实做到工作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形成“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共创局面,确保责任落实、督促有力、推动高效。

  团结奋斗,走上共同富裕路

在昭觉县四开镇梭梭拉打村,驻村干部、部队官兵和村民们一起跳传统舞蹈“达体舞”。

  今年春节刚过,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的彝绣坊又接到一批订单。马海阿洛和绣娘们一起加班加点地赶制。

  马海阿洛是从昭觉县哈甘乡搬迁到沐恩邸社区的,在帮扶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她参加了社区彝绣培训,成为一名绣娘,并成长为社区彝绣培训班的义务教师。2022年,她被评为凉山州三八红旗手标兵和“银线绣娘”。如今,在沐恩邸社区,有200多个像马海阿洛这样的绣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在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各族群众大融合。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的内生动力更足了。

  凉山州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全力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彝海结盟”精神,广泛开展“结对子、认亲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好经验好做法。冕宁县围绕弘扬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组织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美姑县开展“德古”(民间调解员)宣讲活动,促进邻里和谐;盐源县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西昌市打造新居民·石榴籽家园,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可致富、能融入”……

  截至目前,凉山州成功创建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85个省级、1121个州级和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州有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83个、模范个人952名。

  深化宣教,增进“五个认同”

  前不久,“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希望学子红色研学营活动在凉山州举办。来自普格县、德昌县、甘洛县等地希望小学及乡村小学的70名小学生、14名教师走进脱贫攻坚实景博物馆、彝海结盟纪念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地,参观学习、拓展训练、聆听讲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爱我中华、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植根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凉山州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

  以彝海结盟纪念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脱贫攻坚实景博物馆等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14所学校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新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一村一幼”试点工程;

  大力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建设,加强非遗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蹢脚舞”“彝族长号”等13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

  精心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山岗上的歌与舞》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民族音乐剧《彝红》、电视剧《彝海结盟》《金色索玛花》等广受好评;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成功举办“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成为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

  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新征程上,凉山州将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凝心聚力、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凉山落地见效,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四川现代化建设凉山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本文图片由凉山州民宗委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