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丨两会访谈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牛锐、李翠、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3-03-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主持人语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本期,本报邀请4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展开讨论。

  访谈嘉宾:

  邢广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孟繁英 全国人大代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新军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蓝景芬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牛锐、李翠,刘俊义

  1.主持人:请您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邢广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孟繁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作为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逻辑基点;坚决扛起现代化新包钢建设的企业担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发展要求。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自身发展方向放置在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环节,破解技术难题;通过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励科研技术人员报国斗志;通过人才引进和本土化人才培养,让人才有更好的“栖息”条件,将科技的“金蛋”在包钢孵化、在祖国的大地上转化为推动更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研究本企业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的思路和举措,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为改革路径,实现“一利五率”指标取得新突破,为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奠定基础。要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协同减碳、大力减污、多元扩绿、高效增长,为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包钢力量。

  王新军: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并概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也寄托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受历史因素、自然禀赋等方面的制约,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仍将是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实际,激发内生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力求在新征程中跟得上、不掉队。

  2.主持人:您认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孟繁英: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包钢发展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团结奋斗的历史。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建设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踔厉奋发的共同记忆。回首包钢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刻理解,“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实质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条思想脉络,也指引着包钢的发展。我们在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族群众,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70年来,包钢坚定扛起政治责任,贯彻党的政策,有力维护了祖国边疆稳定。坚定扛起内蒙古“工业长子”的经济责任,累计产钢2.9亿吨,上交税费1110亿元,资产总额达2100亿元,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振兴民族工业、维护国家安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贡献。坚定扛起社会责任,近年来投入数十亿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积极作为。多年来,包钢5次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9次被表彰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培育“石榴籽籽同连心”特色品牌,努力在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各项工作中带好头、作表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为各族职工兴办好事实事,让职工享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高的生活品质。要持续做大营业收入,努力提高收益率、提升经营质量,各项指标任务都要突出高标准、高要求。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和共同富裕,用各族职工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检验包钢的“发展指数”。

  王新军:2021年,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该剧讲述的是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在福建援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的奋斗故事,剧中大部分情节来自现实。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不久,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20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闽宁协作开辟了东西部协作的新机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带动两地干部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续奋斗。我曾在固原市政府工作,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辉煌历程。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要拿出百倍努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兄弟省区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持续团结奋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改善民族地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破除区域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大力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拓展区域发展途径。

  邢广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的哪一个边疆地区都不能缺席,边疆地区的哪一个民族都不能缺席。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从总体看,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就区域而言,我国边疆地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地区,需要特别加以支持。这是因为我国边疆地区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新征程上既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边疆地区发展提供多层面的支持和倾斜,改善边疆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蓝景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征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山区县作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近年来,我们景宁县加快人口、资源集聚,全面提升“红+绿+畲”农文旅融合水平,努力解决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景宁,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2年,浙江省把景宁作为全省唯一的山区县样本,专门出台实施方案,赋予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重大使命。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大力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2022年全县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6.9%和8.6%,增速均位列全省山区26县第2位。今年,我们把“走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景宁实践”写入景宁县政府工作报告,齐心协力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景宁努力奋斗。

  3.主持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色。您认为应当如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王新军:近年来,宁夏一些地方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大力开展“脱贫小康感党恩、振兴共富跟党走”学习宣传活动,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各族群众更加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感恩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启示我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注重结合身边人、当前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同时,要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挖掘、整理和宣传,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文化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邢广程:在推进边疆地区现代化进程中,要特别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能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割裂开来,或者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精神文明建设。

  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一方面,边疆地区各族群众要与其他地区各族群众一道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边疆地区内部也要协调发展。

  要将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结合起来,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蓝景芬:近年来,景宁在促进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注重在实现精神生活富裕方面下功夫。我们围绕建设“全国山区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高地”的工作目标,积极打造“浙江有礼、景宁有爱”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擦亮“五朵金花促文明”实践品牌。我们整合推出“畲家十大碗”等特色美食文化IP,编创了《千年山哈》《畲山黎明》等优秀文艺作品,搭建起“中国畲乡三月三”“中国好畲系列”“畲族忠勇文化艺术汇演”等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精神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马仙文化、宋韵文化等研究挖掘和有形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倡导全民终身学习,让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更加富足,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主持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您认为应当如何做好“三交”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蓝景芬: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笃行“丽水之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景宁实践”。

  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五个认同”;要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抓好改革便民利民,永做新时代“挺进师”,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孟繁英: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包钢所属企业遍布18个省(区、市),有来自18个民族的4.5万名职工,各族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分彼此、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要守初心,积极吸纳各族群众就业;暖人心,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支持乡村牧区加快现代化步伐;送爱心,发挥医务人员、党员团员、志愿者的作用,服务各族群众;聚民心,用心用情为各族职工和群众办好事实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画同心,与相关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联建共建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邢广程:我是新任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新疆代表团,同时我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工作性质决定了我要更多地关注在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个大课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我看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是要交心,各民族只有做到心心相连、心心相印,才能进一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多年来,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了很多民生工程,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新征程上,我们不仅要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还要搞好民心工程。一是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为实施民心工程提供保障。我国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各族群众都学习宪法,自然就会明白各族人民都受到宪法保护,是平等的一家人。二是要推进富民兴疆。边疆地区各族群众都过上了好日子,自然就厚实了精神相依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的基础。三是推进文化润疆。要在“润”字上下功夫,让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说掏心窝子的话,唠贴心嗑。要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在增进文化认同上下功夫。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今后更应该注重从“小”做起,恰如“润物细无声”是春天的极高境界。

  王新军:我认为,关键是要将“三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融合,实现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首先,要大力改善民族地区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夯实促进“三交”的基础。其次,要充分依托民族地区生态、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的支持,丰富促进“三交”的载体。第三,要找准民族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结合财税政策引导,推动更多企业落地民族地区,拓宽促进“三交”的渠道。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将“三交”紧密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各方面,让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到生活有甜头、日子有奔头、未来有盼头,汇聚起为民族复兴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