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两会访谈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3-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编者按: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创新载体和方式,更好从历史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文化滋养中增强情感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报特邀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刘媛媛委员共同探讨。

 

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民族文化宫供图

 

聚焦工作 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力量

 

  郑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

郑茜在“我们的节日:中华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展”开幕活动上阐释主题和策展理念。 受访者供图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考古文物工作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科学揭示和规律认识,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程之一;博物馆展览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引导人们树立牢固的中华民族认同,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主持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民族文物价值体系建构研究”等课题,始创“中国民族志电影双年展”与“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系列工程,牵头策划组织“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等展览,都是推动中国民族博物馆发挥博物馆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和探索。

  们发延:1988年至今,我都在干一件事,就是民族文博工作,具体来讲包括民族文物的征集、收藏、展览、研究、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如何通过办好文物展览,教育和引导大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一直探求的问题。

们发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调研征集文物。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去年,我们组织调研组,就建成开放的8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进行专题调研。总体上来看,各馆不仅是各族群众了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展示当地民族工作和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各地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我们应该让这些主题展馆发挥更好、更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刘媛媛:如何推动各族兄弟姐妹更好地传承发展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与关注的重点。多年来,我经常前往民族地区慰问演出,深入村村寨寨,了解到很多地方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新时代不仅要追求物质的富足,还要让各族群众体会精神的富足、得到文化的滋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刘媛媛公益音乐课”走进新疆阿勒泰市中心小学,与孩子们共同开展以“长大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课堂。受访者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彩虹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莫尼山非遗小镇,游客体验蒙古族毡绣技艺。 王正摄

 

建言献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郑茜:首先,要系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文物史料体系,系统解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基因,深化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建议把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重大课题结合起来,依靠考古新资料系统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成因,将系统探源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考古文物工作的任务目标。此外,建议系统性保护、研究、阐释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的文物资源与文化遗产。

  其次,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宣传教育文博体系,做好相关文物史料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使博物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为此,建议加强以中华民族历史观为主题的重大公共文博设施建设,活化文物遗址;建议强化以博物馆展览为载体与媒介的社会宣传教育,使博物馆成为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重要课堂;建议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相关评选、奖励措施,统一命名授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

  第三,要大力支持边境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博展示设施,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边境“四个共同”文化长廊,铸牢边疆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们发延:目前,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的建设上,存在理解主题不够深、展陈团队不专业、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理等问题,为此我建议:第一,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在主题展馆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对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给予专项启动资金和一定的免费开放资金,以鼓励各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和主题展馆。有关部门要牵头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组织编撰相关指导手册,为各地主题展馆围绕主线策划建设和发挥功能提供参考依据和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第二,提供专业支持。建议有关部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机制,分级分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指导各地在建馆时就明确“宣教什么”“怎么宣教”。建立专家团队资源库,指导各地从古籍、文物、古迹和非遗等方面,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建立联动机制,让有经验的策展团体帮助各地完善形式和设计,努力实现展馆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目前,各地在建设主题展馆上仍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经验借鉴。建议有关部门牵头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行业组织,将展馆建设、开放纳入行业管理,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促进经验交流,及时研究、解决各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主题展馆评选机制,搭建平台,以评促建。

  刘媛媛:建议推动优秀民族文艺创新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首先,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组织系列文化活动。建议利用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唱响一批主题歌曲,组织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线路。

  其次,创作民族团结主题歌舞节目,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议创作一批歌颂民族团结的歌舞节目,让民族文化在歌曲、舞蹈艺术中得到创新融合发展。建议民族地区将民族歌舞创作纳入规划,成立由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多民族演员组成的艺术团队,在创作中吸纳各民族歌舞艺术经典元素,让歌舞艺术成为各民族情感交流的纽带。

  最后,打造“永不走的文化工作队”,加强民族地区及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我国文化机构、文艺院团众多,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有很多活动都具有临时性和阶段性。建议中央民族歌舞团或其他国家级院团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慰问演出,与此同时,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培养各地文化人才、建设演出队伍,持续为基层文化贡献力量,让基层有更多本土文化人才,变“输血”为“造血”。此外,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挖掘各民族文化经典,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各民族优秀文化登上首都舞台、国际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族报记者文静 采访、整理)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