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宁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来源:中国民族报 范映渊 王蕊 发布日期:2023-03-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为宁夏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引。

  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大局,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突出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相结合、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创新理论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宁夏实际相结合。在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聚焦“五个作出示范”的工作目标(一是在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维护民族团结和睦上作出示范,二是在构建“六共”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三是在创建“5585”模式、推动共同体建设有形有感有效上作出示范,四是在探索创建工作评价标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指标体系上作出示范,五是在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上作出示范),全方位、全领域、精细化、特色化开展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人人建设示范区、处处建设示范区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领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牢牢把握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客观规律,细化工作任务部署,着力建设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社会上互嵌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要夯实思想基础,从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等层面,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措施;二要夯实文化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全过程,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体现民族团结的文化作品;三要夯实物质基础,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开展居民收入、移民致富等“六大提升行动”,促进各民族在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四要夯实社会基础,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三项计划”,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五要夯实治理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高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民族工作夯基培才“八大行动”,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更大贡献。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立场,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决策科学合理、推动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务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激发各民族团结一心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信心,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载体优势,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探索利用宣传新手段、新途径,讲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