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物|轮动成纱,去看原始先民的纺线工艺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马健 发布日期:2023-03-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名 称:马家窑文化彩陶纺轮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类 别:陶器

  体 量:直径5.5厘米,周长18厘米

  收藏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年代约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艺术风格绚丽典雅,晚期多以黑红双彩绘制花纹。

  (侧面图)

  这是一件来自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纺轮,红泥陶,扁圆柱形,中间有圆孔,两面饰有黑、红双彩网格纹,其形似渔网,又似织物,原始先民正是用它来捻制纱线,继而织布成衣,遮羞御寒。在那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纺轮成为改善原始先民生存条件的重要工具。

  纺轮的纺线原理是用一根细木杆,穿过纺轮中间的圆孔,与纺轮固定在一起,形成纺锤。然后,将麻、毛等纤维捋一小段细纱缠绕在木杆顶部,手动旋转纺轮,利用自然垂力和轴心力原理,拉动纤维纺制成线,这种工艺大大地提高了原始先民的纺织效率。

  先民们正是用他们聪颖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发明了先进的纺线工具,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纺织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不断前行。


  监制|杨新华

  审核|薛珊

  统筹|刘佳 康坤全

  编写|马健

  审稿|郭晖

  制作|寇佳羽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