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县喀拉玛盖人民法庭:冬不拉弹出和谐曲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舒涵 发布日期:2023-04-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要不是你有事,我真想给你弹首最近新学的曲子……”冬不拉调解室传出的阵阵欢笑声,让门口值守的法警多斯江·达吾肯一脸惊讶,“半小时前闹矛盾的两个人,这么快就和好了?”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冬不拉调解室上演。弹奏一曲冬不拉(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喝上一碗热奶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握手言和……新疆福海县喀拉玛盖人民法庭冬不拉调解室设立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案件无一申请执行,全部自动履行。因其成效显著,还曾被写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小县城的调解室,为何能写进最高法工作报告?

  3月20日,喀拉玛盖镇牧民古某决定和丈夫塔某离婚。喀拉玛盖人民法庭庭长阿热艾·巴合特别克将她请到冬不拉调解室。多斯江娴熟地从墙上拿下冬不拉,坐在门口弹唱起来。

  “燕子啊,不要忘了你的诺言变了心……”原本焦躁的古某听着多斯江的弹唱安静下来。很快塔某和镇上妇联的同志们也来了,大家落座后,阿热艾像往常一样开始调解,伴着美妙的音乐声,古某回想起和丈夫刚结婚时的场景。

  原来,两人本有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却因塔某酗酒的坏习惯,让家庭矛盾重重。阿热艾仔细梳理案情,认为两人有感情基础,于是邀请镇妇联同志,通过“法庭+妇联”的调解模式,引导双方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最终,塔某主动承认错误,并答应戒酒,好好过日子。

  “将冬不拉弹奏引入法庭调解过程,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当事人平心静气沟通,促进互谅互让、达成共识。”阿热艾说。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个翅膀。”喀拉玛盖人民法庭所辖执法区域属于哈萨克族聚居区,亲友聚会、放牧休憩,冬不拉悠扬的琴声时常响起。基于此,喀拉玛盖人民法庭创新提出了“冬不拉调解法”,设立冬不拉调解室。

  “群众来了,倒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调解工作,往往事半功倍。”阿热艾说,其实调解过程就像弹奏冬不拉,被调解双方就像是冬不拉的两根琴弦,调解法官就像弹奏的阿肯(哈萨克语,意为民间歌手),只要耐心了解、找对方法,必定会演奏出美妙的“和弦”。

  化解矛盾不能只“守株待兔”,更要主动上门调解。

  “你的羊吃了我草场多少草?”当阿热艾和同事走到牧民麦某家门口时,听到激烈的争吵声。“又怎么啦?”走进客厅,阿热艾故意喊了一嗓子,麦某回头一看,赶忙热情地迎了上去。

  麦某放任60只羊“越界”到塔某的草场吃草,这让塔某气不打一处来。看着互不理睬的两人,阿热艾和同事聊了起来,“咱们镇上总发生羊越界吃草的事情,最后都解决了是不是?”“对,毕竟下次,谁家的羊又乱吃草还说不定呢。”闻听此言,塔某的表情明显缓和下来。阿热艾趁热打铁劝解,不到一个小时,两人的心结打开了。

  “吵架闹矛盾的人少了,和颜悦色的人多了,人心齐了,生活生产秩序越发好了!”镇上70岁的老党员买提西·朱木珠玛说,这几年镇子变化大,冬不拉调解室有一份功劳。

  阿热艾介绍,近几年,喀拉玛盖镇在17个村设立了像冬不拉调解室一样的调解室,把便民服务延伸到草场尽头,法庭还在距离喀拉玛盖镇中心260公里的夏牧场设立巡回审判点,法官不定期前往化解矛盾,坚持就地办案、当庭调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使得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时不时传出一支支美妙的和谐曲。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