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4-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当体育离开紧张激烈的竞技舞台,来到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间,走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一幅别样的景象。

  近年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村体育健身环境明显改善。如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成为农民锻炼健身、运动休闲的生活方式,还成为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引擎。在乡村体育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

  

  桂黔乌英苗寨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贵州从江县交界处。上世纪60年代,出于对篮球运动的喜爱,这里的村民建起泥土篮球场,用木头制作篮架打篮球。随着当地经济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建起水泥地面的篮球场,更换了新的篮球架,打篮球成为当地村民开展健身运动的首选,逢年过节这里都会组织相对正规的篮球比赛。

  图为村民在春节期间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牦牛是塔县农牧民养殖的主要牲畜之一,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牦牛叼羊,是一项在塔县广为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在2009年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这一极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塔县旅游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图为3月22日,牦牛叼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比江·比格瓦孜(中)在牦牛叼羊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1月15日,新疆乌恰县委办公室驻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在村农家乐台球厅举办第二届村民台球锦标赛。

  图为参赛选手在打台球。 李振威 孔丽摄

 

  

  3月27日,贵州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台江县台盘村举行。这项由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因为火热的现场氛围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在2022年“火爆全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BA”。

  图为冠军黔东南州代表队在颁奖仪式上高举奖杯庆祝。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草原上,近年来流行起了一股“排球热”。50多岁的呼格吉拉图是主要的发起人之一,2018年在他的倡议下建立了由6户农牧户组成的“好邻居”业余排球队,并且在半年之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排球比赛,吸引了周边农牧民广泛参与。随着排球运动的热度不断升温,呼格吉拉图还自筹资金建起了室内排球馆。在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的昂素镇,由农牧民自发组织的排球队多达49支,平均每年举办各种规模的排球比赛400余场,参与农牧民达3500余人次。

  图为乌勒吉那顺和妻子塔娜在自家开的“牧家乐”的蒙古包前打排球。新华社记者 彭源摄

 

  

  3月23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二月二”民族传统赛马大会在华藏寺镇岔口驿村赛马场隆重开幕。

  图为参赛选手在赛场上驰骋。  天祝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4月12日,宁夏第六届农民篮球争霸赛决赛在彭阳县体育馆拉开帷幕,来自宁夏各地的22支代表队共264名运动员参与角逐。

  图为同心县代表队球员苏志强(右一)在比赛中投篮。

  新华社记者 吕泽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常年高寒缺氧。2006年,一支业余足球队——玉树康巴野牦牛足球队组建,当年便斩获了青海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足球项目的冠军。当他们获得冠军的消息传回家乡的那一刻,荣耀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热情,足球运动在江源腹地普及开来。

  图为3月1日,在玉树州治多县,吉尕小学二年级学生才仁巴丁(左四)和小伙伴们在学校的球场上。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摄

 

  

  4月1日,广西蒙山县举办“民族团结杯”10公里接力赛全民健身活动,全县共53个代表队530名运动员参赛,接力赛分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成人组分别进行。

  图为选手正在向终点冲刺。黄胜林摄

 

  

  3月30日,“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认证仪式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举行。该球场长29.3米、宽16米,建成已有百余年。

  图为现场嘉宾在红土网球场挥拍体验。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