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炫动的乐舞——从隋唐乐舞看民族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宁欣 发布日期:2023-06-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隋唐时期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及与域外的文化艺术交流非常活跃。这一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具有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在边疆和民间,也进入中原、步入殿堂。

郑州歌舞剧院创编的《唐宫夜宴》,体现了隋唐时期乐舞艺术的丰富多彩。图为《唐宫夜宴》剧照。新华社发

  隋唐五代时期都有专门的机构掌管乐舞。以唐朝为例,中央事务部门九寺中的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太常寺下辖的音乐管理机构有大乐署和鼓吹署。大乐署的职掌为“掌调钟律,以供祭飨”,乐工人数众多,有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散乐三百八十二人,仗内散乐一千人,音声人一万二十七人。鼓吹署的职掌为“掌鼓吹之节”,属宫廷管辖的有教坊和梨园。教坊是掌管宫廷教习乐舞、训练和培养乐工、承担演出的机构。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所设,“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主要职责是训练宫廷乐工,教习“法曲”(宫廷燕乐,集歌、舞、器乐的表演形式),有数百名到上千名艺人排练和表演新曲,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为法曲。后世戏曲界奉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梨园界”“梨园行”称谓,戏曲演员称“梨园弟子”,都是由此而来。

  唐初,在继承隋九部乐基础上确定了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龟兹、疏勒、康国、安国、高丽、高昌等十部乐。除燕乐、清商两部外,其余八部都是从中原以外传入的乐舞。这些乐舞大多在南北朝时代已经传入中原,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也不断吸收和融合了中原的乐舞因子,反映出隋唐时期各民族、各地区乐舞汇集中原的盛况,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总趋势。

  隋唐时期的音乐主要有雅乐与燕乐。

  雅乐,主要用于祭祀、朝贺、郊庙等正式的场合,所用乐器多为钟鼓,配以相应的乐舞。但由于使用场合和表现形式都有局限,在隋唐时期已经走向衰微。

  燕乐,也称“宴乐”,多用于宴会表演场合,唐玄宗时最为兴盛。大曲是一种大型套曲,有对汉魏以来传统清乐大曲的继承,也包含了陆续吸收的各少数民族音乐。大曲在唐代很兴盛,坐部伎和立部伎大都采用大曲作品。其中,清乐大曲艺术性最高,演奏难度也最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中保留了一些唐代乐谱。

  盛唐乐舞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唐玄宗宠妃杨玉环擅长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是一首乐曲名,可配以歌舞。白居易曾专门写诗《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诗中详细描述了此舞曲表演时壮观炫目的场景。唐朝诗人鲍溶在《霓裳羽衣歌》中写道:“此衣春日赐何人,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轻盈与灵动的身形和靓影跃然纸上,读之宛如身临其境。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隋代乐舞俑,演奏者手持琵琶、竖箜篌、排箫等乐器。新华社发

  《霓裳羽衣舞》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为源自月宫仙曲,玄宗中秋之夜梦游月宫所闻见;一说源自西域传入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一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有感而创作。也有人认为,有道教乐曲的影响。总之,《霓裳羽衣舞》是吸收、借鉴、改造和融合的作品,由各民族共同创作而成。

  隋唐时期,胡乐极为盛行,如羯鼓、琵琶、笛、铜钹、角等等。被奉为梨园祖师爷的唐玄宗擅长羯鼓,这是一种流行于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乐器,后来传入中原而盛行。唐代南卓编撰的《羯鼓录》记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作了一曲《春光好》。再如琵琶,南北朝时,曲项琵琶由波斯传入中国,和中国原有的直项琵琶结合又加以改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了已成为商人妇的教坊女弹奏琵琶时的情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段书写使人如临其境,心随曲动。

  隋唐时期,很多乐人来自西域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流行的乐器也来自西域,尤其是弹拨乐器。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描绘了很多来自西域的乐器。活跃在唐德宗到唐宪宗时期的宫廷乐师康昆仑,善弹琵琶,演奏技巧独步天下。史籍中记载,康昆仑出入宫廷,在朝野影响很大。唐德宗时,由于干旱,令长安城东西两市商人开展祈雨活动,以求天降福泽。东市商人请出康昆仑,他来自昭武九姓之一的康氏家族,本以为无人能敌,却不料西市商人请来了大兴善寺的段氏僧人,一举击败康昆仑,不仅出乎当场参与者和观看者的意料,连唐德宗都感到无比惊讶。虽然记载中并没有提及段氏僧人的来历,但唐代长安地区的段氏有很多来自南诏地区(今云南),且身怀绝技。

  隋唐时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隋朝的牛弘、郑译、万宝常等。万宝常所著《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唐朝的祖孝孙、王长通、白明达、曹善才、米嘉荣、李龟年等,影响都很大。如以擅长弹奏琵琶而闻名于世的曹保、曹善才、曹纲祖孙三代,来自曹国(位于今中亚一带)。还有来自中亚的米嘉荣,善歌。唐玄宗善音律,会作曲,击羯鼓堪称绝妙。史载,唐玄宗挑选坐部伎三百人,宫女数百人,在梨园亲自教以音声,排练歌舞。大唐乐舞还远播海外,当时日本的遣唐使中就有人专门学习乐舞和乐器,传入日本的乐舞有《破阵乐》《武媚娘》《夜半乐》等。

  隋唐墓葬出土的陶俑中,有很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乐人形象,有的载歌载舞,有的吹奏着各种乐器,其乐融融。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力见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