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甘肃省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
这次宣传月活动,是在甘肃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大学习,是对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大落实,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宣传,本次宣传月活动在覆盖面、参与者、影响力及效果方面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为推进甘肃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注重以上率下,实现了全面发动。这次宣传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甘肃省委领导专门对宣传月作出批示并先后深入临夏州、张家川县、肃北县、阿克塞县、肃南县等民族地区调研指导,为开展好宣传月活动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鼓舞了士气。省委分管领导亲力亲为,谋划部署,跟进督促,有力推动了宣传月活动的深入开展。5月6日,省委领导出席全省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大会并作全面安排部署,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在省级层面部署开展14项大的活动。各地把宣传月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市、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定西市等5个市(州),以及大部分县(市、区)的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亲自主持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参加启动活动的各族干部群众达20余万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政治引领,践行了主题主线。全省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召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举办读书班和专题培训班、开展巡回宣讲、讲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传达学习省领导批示精神和全省宣传月动员部署会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省委领导在调查研究、讲主题党课、出席有关培训班等活动中,带头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组成9个宣讲组,赴全省各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59场次,受众7500余人次。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舟曲法官学院召开主任(扩大)会议暨专家咨询会,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省民委、西北民大、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省博物馆举办“各族儿女心向党—甘肃革命文物专题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通过“物”“史”互证,构筑了一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文物谱系。选取30余个各族群众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开展研究阐释,并在《中国民族》杂志推出《如意陇原—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之甘肃篇》增刊。全面启动“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演讲比赛和中小学生知识竞赛,引导各族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三、注重分类施策,做到了精准滴灌。甘肃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贯彻“融”的理念,积极参与、广泛发动,结合不同受众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各级各部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研讨会80余场次,参与1万余人次。省委组织部举办全省民族地区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把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省委政法委在甘南州和天祝县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甘肃省人社厅举办“数字经济建设助推民族地区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诗歌朗诵、研学交流、主题班会等教育实践活动12万多场次。省民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省供销社联合开展“健康饮茶送茶入户”活动,为15个县(市)的5万余名各族群众免费送茶。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组建3个小分队,深入各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进校园”宣讲活动94场次,听众超过3万余人次。省民族歌舞团深入基层开展“石榴杯·陇原民族情”文化惠民演出14场次、2万余人次现场观看,这些活动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情欢迎和一致好评。各地结合开展“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行动,采取健康义诊、法律援助、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亲身感受、得到实惠,活动中,发放体现民族团结元素和共同体理念的U盘、书签、笔记本等文创产品100余万个。一些城市社区组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子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呈现出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美好情景。
四、注重因地制宜,打造了特色亮点。各地结合实际,深化实化具体化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使宣传月成为了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当地节日。宣传月特别策划的陇南市坪垭藏族乡“修路盘活撂荒地 团结共享获丰收”的专题新闻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是历年来首次。在临夏州成功举办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全省17个代表团的2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仅线上观看达957.4万人次,成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会。兰州市4条线路100余辆公交车、临夏市所有公交车所有出租车宣传推广国家民委“道中华”栏目,其他市州、县市区将“道中华”栏目宣传融入各类宣传活动之中,扩大了栏目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仅宣传月期间关注量增加15万。嘉峪关市发布“雄关红石榴”品牌标识和《共有一个“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歌曲。武威市组织市直部门356个党支部开展宣传月活动主题党日活动。酒泉、庆阳、平凉、张掖、金昌等地推出“红石榴”家园、“红石榴”驿站、“红石榴”工作室、“红石榴”广场、“红石榴”公园等“陇原红石榴”品牌实体达100余个。全省累计创作抖音、快手短视频2万余条,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2500余篇,制作展板、灯箱、广告牌等各类宣传品50余万件,开展专题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政策咨询6.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6万余条,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热潮,汇聚了满满的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五、注重统筹推进,促进了任务落实。各地各部门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结合“三抓三促”行动,铆足干劲、集中发力,推动落实民族工作重点任务。甘肃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和调研督导工作,为迎接中央专项检查做好准备。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命名第二批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36家,省民委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课题45项,支持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全面启动庆祝建党102周年“七一”专场晚会筹备工作,扎实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甘肃体验项目的体验展出工作,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纵深推进“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推荐申报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5个,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及时分配第二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1708万元,全力以赴筹备甘南州、张家川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赴新疆重点推介“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招商引资项目,全力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结合主动创稳行动,全面摸排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组织开展“清朗·2023民族宗教领域网上负面有害信息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各类风险隐患。
20年来,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进行高位谋划部署,形成了由党委统战部门、宣传部门、民族工作部门牵头实施,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宣传月活动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推进落实到位。
二是必须坚持分类实施。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宣传教育,使宣传月活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每年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一个宣传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各级各部门创新载体、丰富手段,谋划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准确把握宣传规律,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强化互动式传播、沉浸式体验,提升了宣传教育质效。
四是必须坚持统筹结合。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宣传月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同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同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整合资源和力量,为宣传月活动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放大了效果,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下一步,甘肃省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民委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提升宣传月活动成效,探索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宣传教育机制,持续推进“石榴籽”宣传教育工程、“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和“七+N进”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体现主线要求和甘肃特色的主题场馆、形象标识、宣传产品、人文景观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