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渠桥旁话古今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杜华君 周蜜 发布日期:2023-08-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清朝雍正年间,为开发宁夏北部大片荒地,工部侍郎通智等人主持开凿了惠农渠(又称“皇渠”),并招户屯垦。位于今石嘴山市平罗县北部的黄渠桥,就修建于这一时期。因引黄河水入渠灌溉,渠水是黄色,故称“黄渠”,又因桥架设在渠上,所以有了黄渠桥。伴随商贸往来,越来越多的人伴桥而居,形成了黄渠桥镇。镇子虽小,却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

  黄渠桥地处宁夏平原北部,这里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之地,各民族在此共居共生。清朝雍正年间,随着宁夏平原北部引黄灌溉系统——惠农渠的修筑,周边大量屯垦移民迁居于此,形塑了多民族杂居互嵌的分布格局。黄渠桥一带临近黄河,滩地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交通便利的黄渠桥可以与邻近地区互通有无,进而由桥成集。

  近代以来,随着西北皮毛贸易的兴盛,黄渠桥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南来北往货物流通增多,黄河两岸人口流动频繁,各民族之间的商业贸易愈发活跃。这里不仅是西北地区皮毛类资源向华北等地输出的中转站,也是华北等地商品输入西北的必经之地,时人称赞黄渠桥镇为“宁夏北部第一大镇,街市宽敞,商业繁盛”。

  1938年初,中共党员杨一木受党组织委派,深入宁夏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黄渠桥镇,杨一木以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和先进青年学生,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并成立了宁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黄渠桥党支部。其间,杨一木组织200余名进步师生创建了“后方抗战服务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军事训练,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讲述革命形势,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和各族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1938年底,杨一木暴露,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下,杨一木等人辗转回到了延安。在严峻的形势下,留下来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师生继续战斗,直到1949年9月,随着解放军进驻平罗,黄渠桥宣告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黄渠桥镇逐步发展成为连通银川、石嘴山及内蒙古乌海等多个城市的交通要道,是国道109线必经之地。集市经济与道路经济互相促进,使得黄渠桥镇与周边地区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越的经商条件。

  “二毛皮”产业是黄渠桥镇传统特色产业。“二毛皮”取自宁夏滩羊,薄如厚纸、柔软丰匀,向以“轻裘”著称,以羔皮为最佳,称为“儿毛皮”,后传为“二毛皮”。在“二毛皮”产业推动下,当地羔羊养殖业迅速发展,并创造了一道地方特色美食——爆炒羊羔肉。这道菜以鲜嫩的羊羔肉为主料,用胡麻油爆炒,加入青红椒、粉条等配菜,融汇爆、焖、烩等手法,风味独特,深受食客欢迎。2007年,黄渠桥爆炒羊羔肉制作技艺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当地各族群众把握市场机遇,以“前店后家”的形式,开办街居型餐饮门店,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黄渠桥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修缮黄渠桥,留住“筋骨肉”。黄渠桥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黄渠桥镇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桥进行修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则则历史佳话唤醒了各族乡亲交融共生的历史记忆。

  建设文化馆,传承“精气神”。黄渠桥镇依托宁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革命遗址,建设黄渠桥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该基地被命名为党史宣传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此外,还建设了黄渠桥镇文化馆,打造全方位、实体化展示黄渠桥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窗口,激发各族群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创办美食节,把握新机遇。黄渠桥旅游美食文化节创办于2015年,这一活动的诞生与爆炒羊羔肉这道特色美食密不可分。活动期间,黄渠桥镇所辖14个村的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进行歌舞表演、才艺展示、商品推介等,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增强了自豪感和幸福感。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这座小镇将获得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