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西域都护:守卫西域,建设边疆
来源:中国民族报 凌文超 发布日期:2023-08-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保护南、北两道。早在汉武帝、昭帝时期,就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渠犁(今新疆尉犁县一带)等地屯田,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给往来使者。这一做法为设置西域都护积累了经验。

  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侍郎郑吉受命在渠犁屯田积谷,与匈奴争夺车师。郑吉率兵攻破车师,因功晋升为卫司马,领护鄯善以西的“南道”。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与单于争权结怨,率部归降汉朝,郑吉率领屯兵及渠犁、龟兹军民迎接日逐王部。至此,西域“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因郑吉总护南、北两道,故以“都护”为号(“都”,“总”的意思)。西域都护之置始于此,西域由此被纳入西汉直接进行军事管辖的范围。

  西域都护的设置

  《汉书·西域传》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西域原有三十六个部族邦国,至西汉哀帝、平帝时发展至五十多个邦国,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南、北两道。

  西域诸邦曾一度为匈奴所役使。随着汉朝国力日益强盛,匈奴逐渐衰落并向汉朝称藩,西域诸邦向汉朝遣使贡献,通过和亲等方式,寻求汉朝的军事保护和行政治理。汉朝先后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西域长史等官职进行治理。西域日益服从于汉朝,并提供土地、山川、户数、道里远近等数据。

  西域都护,本为加官(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西汉时常以骑都尉、谏大夫加“都护”一职领护西域。东汉时,发展为实职。作为军政长官,西域都护的俸禄等级为“比二千石”,其行政级别相当于郡国守相,职责主要是代表汉朝中央政府镇抚西域诸邦国,往往文武并用,达到维护当地稳定的目的。西域都护幕府还设有副校尉,也由朝廷直接任命,俸禄等级为“比二千石”,与都护级别相当,但职权次于都护,又称副都护,其属官有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西域都护及其府署的设立,使汉朝号令颁行于西域,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系统治理西域。

  自第一任都护郑吉至王莽末年的李崇,西域都护之职连续不断,共计18人任职。姓名见于史册的有宣帝时郑吉,元帝时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孙建、但钦,新莽时李崇。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诸邦请求复置都护。然而,直至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才以陈睦为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出任都护,驻龟兹境。他为政宽简,深受西域诸邦欢迎和支持,五十余国都遣质子臣服于汉。班超还遣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抵达安息(今伊朗)西境。后来继任都护者有任尚、段禧。至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以班超之子、生长于西域的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守卫西域

  为了防范匈奴,西域都护除了在各地驻军和重点设防外,还协助西域诸邦设立相应的机构,册封“击胡侯”“击胡都尉”“击胡君”等。例如,为了铲除匈奴郅支单于对西域的威胁,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领西域各地军队共4万人分两路进攻,斩杀郅支单于,维护了西域的和平局面。

  西域都护府建立以后,还经常调解西域各民族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汉宣帝时期,乌孙发生内乱,首领被刺杀,汉使和亲的解忧公主被围困。西域都护郑吉按照朝廷的指令,谋划派兵征讨,派解忧公主的随从冯嫽进行斡旋,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战争。

  建设边疆

  西域都护有力维护了汉代西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各方面的交流。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名贵毛织品输入中原地区,葡萄、石榴、苜蓿、胡桃等作物移植中原;中原生产的丝织品、金属工具以及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推动了中原和西域的发展。西域都护非常重视当地的农业生产,使“不田作种树(植)”的乌孙开始发展农业,灌溉、井渠等技术流传至今。西域屯垦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历朝历代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西域都护的设立还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今天,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大量汉代五铢钱和波斯银币,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华。商路的畅通不仅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还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