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三清天地灵秀 弘道学古今精神——第八届昆仑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三清山道文化研讨会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包安易 发布日期:2023-11-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第八届昆仑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三清山道文化研讨会在江西上饶三清山召开。会议收到论文42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道家哲学、丹道与养生、三清山道文化、道教历史、道教与宗教中国化等议题进行研讨。会议聚焦道学的历史性传承、在地化传播、时代化创新,探索以道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届论坛由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和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和中共上饶市委统战部协办、上饶市道教协会和三清山宣传统战部承办。

析经典涵义智慧,品道家哲学旨趣

  道家哲学涵义深远,《老子》(《道德经》)尤为根本。后人注《老子》,进一步传承发扬道学的智慧。品析道家哲学内涵,修身养性,亦具时代价值。

  唐张君相《道德经集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皆列载有《老子》注家“松灵仙人”。相关资料表明,“松灵仙人”应系南北朝末的道士,曾隐修于湖北荆州青溪山,并撰有《老子注》二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蔡林波对“松灵仙人”及其注《老子》思想旨趣进行了考据,“松灵仙人”注《老子》作品及重学修身思想,对道教义学及重玄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博士张红志指出,作为早期天师道所用的《道德经》特殊注本,《想尔注》将“道”通过注释转化为“一”“气”,使道本论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了气本论,天地、万物、众生,以及天道规律皆由气所生。相对于“道”的难以言说,以“气”为根本可以更为具体地落实道教的各种内容。《想尔注》中的道气之论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道教的发展。

多元共生,三家融聚

  历史上,道学与儒、佛文化交融,在冲突和融会中不断成长与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教授张广保认为,《性命圭旨》是明中后期成书、集明代内丹道理论之大成的经典之作。从道教性命之道的角度看,此书所显露的以性命之学为核心统合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理论意图,值得我们认真重视。这充分表明自宋以后,儒、释、道三教经过反复对话,终于殊途同归,找到三教思想会通的共同母题,此即性命问题。因此,我们说明代儒、释、道三教融通,最终不约而同归宗于性命之道,这也表明性命问题并不是仅关乎道教的思想论题,而是支撑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基本问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远国指出,从现有的史料看来,水陆画的整体结构是由佛教完成的,其体系中佛教诸佛菩萨为主体,明王金刚为护法神。水陆画形成于宋代,深受唐代密宗的影响。在水陆画中,唐密的诸佛菩萨、明王金刚、二十四天等皆列其中,为重要神明;道教诸神仅有五岳圣帝、四海龙王、四渎龙神、三官四圣、玉皇、文昌、北斗等作为辅臣,旁列其中。因此对水陆画图像的研究,理应从唐代密宗着手,从诸佛菩萨的图像开始。

  山东大学教授郭武结合庄子有关“全德”与“欺德”的思想,讨论了后世道教对于“德”的理解,及其对庄子“德”观念的批判与发展。他指出,魏晋时期,葛洪曾对庄子进行批判,认为其对世俗道德规范的贬低有碍道教在现实社会的发展。唐代道教则借助“重玄学”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能做到“用不乖体,动不伤寂”,则在行为形式上就可以“不殊于俗”而“与物同波”,这在理论上为道教大力吸收儒家伦理、迎合现实社会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清妙境访仙迹,文化古韵焕新生

  三清山道教建筑群是我国风水堪舆学的典范示例,并拥有悠久的道教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三清山的道教古建筑,内涵丰富,布局缜密,造作精良,保存完好,为我国道教名山所少见。这些道教古建筑展现出丰富的道教文化,体现出深刻的道教哲学思想。

  江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欧阳镇的论文探讨了三清山的宫观和遗迹,梳理三清山道教历史演变的源流和脉络。他认为,三清山道教建筑巧设众妙之门、排列八卦方位,遵循道法自然原则、营造有无相生意境,彰显了道教文化。

  宜春学院副教授王卉研究了灵宝道教在三清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她指出,灵宝道教奉葛玄为祖师,祖庭位于今江西省樟树市閤皂山。閤皂山灵宝弟子传度仪式的恢复,将赓续传承道教正一灵宝派法脉、弘扬灵宝教义。

精研仪典,发掘文化瑰藏

  散佚民间的风俗和文献,是展示道学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地理资料。深耕精研民俗及文本等宝贵资源,有利于追溯文化印迹,还原道学面貌。

  四川大学教授张泽洪考察道教史上的道门威仪,认为历史上道教以祀神威仪展示其作为官方宗教的形象,威仪概念体现斋醮坛场的神圣庄严,是理解道教斋醮内涵及功能的关键。他指出,对威仪内涵的综合考察是道教科仪研究的新视角。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吕鹏志等人采用古典文献学编撰解题目录的方法,从各方面对《赤松子章历》进行了解和考论。他们认为,作为现存较早的一部章仪手册,《赤松子章历》记录了东汉天师道创立的上章仪式的主体部分,还包含了传统的南方方士择日避忌信仰。

  宁夏大学副教授刘莉对道教早期上清经中的龟山信仰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龟山信仰源于汉代的北斗和西王母信仰,与其有关的道法主要是长生成仙的之法和驱邪之法;道教古老法术灵宝法继承了龟山北斗之阳的相关信仰。

承续道学历史性文脉,研论道教中国化发展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何在当下的中国传承宝贵文脉,是亟需探讨的时代议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尹志华对道教教义进行了当代性阐释,将道教的核心义理归纳为十个方面:尊道贵德、道生气化、道显为神、道不离物、道法自然、道性平等、忏罪修心、功行双全、齐同慈爱、生道合一。他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包括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要求,也包括宗教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要求。从地域性和民族性上来看,道教是天然的中国宗教,具有中国化的先天优势。 但从时代性看,道教没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适应当代社会和发挥应有作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道教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对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入挖掘其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

  江西省上饶市道教协会会长黄样辉指出,道教音乐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吸收并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体系,包括宫商角徵羽的音阶体系、传统乐器的运用以及古老的音乐演奏技巧等。道教音乐通过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展现出其独特的中国化特质。他认为,在当代社会,道教音乐通过实践与传播,丰富了道教宗教仪式、文化节日和社会活动,对社会文化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在现代转化的过程中,道教音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注重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相结合,以确保道教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展,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