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藏助力青稞产业发展壮大——小青稞托起致富大产业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锦华 发布日期:2023-11-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江苏突出产业援藏,大力推进科技兴藏,以传统饮品青稞酒为突破口,将农牧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打造了一家以青稞为主原料,研发生产青稞食品、饮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让青稞走出高原、走向世界,把丰富的青稞资源变成农牧民的致富源泉。

  以青稞为原料酿制的青稞酒,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张“美食名片”。在西藏,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送亲友,都少不了青稞酒的身影。

  走进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缘公司”)的生产车间,3条全自动化传统青稞酒生产线正紧张运转,灌装、封口、杀菌、贴标、装箱……负责人管新飞来自江苏启东,1997年到西藏创业。“当时青稞酒尚未实现工业化量产,而传统酿造的青稞酒极易变质,很难长时间保存。”管新飞说,尝到朋友家的青稞酒后,他看到了商机,下决心把青稞做成产业。

  2004年1月,管新飞在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投资建厂。公司联合科研单位建立“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联合研发中心”科研平台,通过自主研发改良技术,将青稞酒的保质期由7天延长到13个月,且口感更醇,也方便储存运输。

  “青稞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江苏援藏干部的帮助,以及援藏资金的支持。”管新飞说,去年,江苏援藏指挥部帮助公司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大大提高了产销值。如今,产品除满足西藏的市场需求外,还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尼泊尔等国家建立了购销渠道。

  达孜多山,启东临海。东西牵手,山海情深。围绕“实干兴藏、创业富民”的理念,藏缘公司积极引导西藏本地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家门就地就近就业。目前,藏缘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藏族员工占90%,不少是来自拉萨市达孜区的搬迁户。最早入职的十多名员工,通过现场培训、边干边学、传帮带等方式,完成了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拉琼是达孜区邦堆乡人,他从基层车间工做起,逐渐成长为车间主任,先后参与10余项设备的改造和革新。他乐于助人,带动当地13名农牧民职工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为解决西藏本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江苏援藏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藏缘公司累计帮扶58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并培养50名农牧民技术型、管理层员工,还与达孜区塔杰乡、雪乡、唐嘎乡等长期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子帮扶行动,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当地公益事业。

  近几年,人们对青稞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青稞米可以和大米一起蒸着吃,青稞粉一般加入奶粉做成奶片、饼干等小零食,青稞条口感很有嚼劲,可以像藏面一样煮着吃,也可以像年糕一样炒着、炸着吃。”拉琼介绍,近年来,公司推出了青稞米、青稞粉和青稞条等新产品,目前已拥有55种高原特色青稞精深加工产品。

  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小小青稞在江苏援藏的助力下,已被加工成青稞醋、青稞啤酒、青稞粉、青稞酵素等产品。青稞产业的发展,使得周边农牧民广泛受益,订单农业成为农民稳步增收的长效举措。

  “刚和唐嘎乡签了1000吨的有机青稞收购合同,每斤收购价2.5元。”据藏缘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与本地青稞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年均转化青稞1.2万吨以上,使当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实现稳产增收。

  通过科技赋能,青稞以更多元、精细、高质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相关精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了青稞产业技术创新和食品加工业发展。2022年,拉萨全市青稞加工领域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发展至18家,产值达到近10亿元,青稞加工产能达到2.4万吨以上,小小的青稞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