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桂湘黔“三省坡”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来源:中国民族报 吴满香 黄玲 发布日期:2024-02-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桂湘黔“三省坡”位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交界地区涉及广西三江,湖南通道、靖州,贵州从江、黎平、榕江等6个县,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汉、侗、苗、瑶、壮等多个民族。这一地区山水相依、交通相连、民俗相通、文化相近、人缘相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

  桂湘黔“三省坡”少数民族古籍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口传古籍较为丰富。桂湘黔“三省坡”留存的口传古籍包括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戏、萨玛祭词、苗族古歌、瑶族古歌等。

  二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侗族琵琶歌、侗戏的创作题材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故事,琵琶歌《刘兰芝》是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二度梅》《毛洪玉英》《白玉霜歌》《王昭君》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民族医药古籍文献记载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其中体现了对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吸收借鉴,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智慧结晶。

  三是丰富了古籍文献的内涵。如,有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记载了传统生产技术、手工技艺,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桂湘黔“三省坡”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有助于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赋能桂湘黔“三省坡”发展。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相关工作。

  摸清家底,深入开展普查登记与数字化记录工作。选配专职人员,加强经费支持,深入基层广泛搜集线索,加大普查力度,做好分类统计、系统收录。对经典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采录和数字化记录。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建立共建共享的区域数字化资源。

  加强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广泛搜集记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细致梳理古籍文献中体现各民族互动交融的生动例证,挖掘其中蕴含的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依托桂湘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为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新的史料支撑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多方合作,构建常态化传承保护机制。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搭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地方传承人+高校及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的多方合作平台,加强桂湘黔“三省坡”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保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转化利用等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发展。

  创新利用,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桂湘黔“三省坡”少数民族古籍所蕴含的生产技术、手工技艺、生态智慧,建立传统手工技艺研发中心,创新研发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实用的非遗文创产品,打造品牌。实施特色村寨保护工程,支持特色文创产业发展,推进文旅融合,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加强交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举办学术讲座、出版论文集及学术专著等形式,对少数民族古籍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进行系统阐释。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对话,以少数民族古籍为载体,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创作歌曲、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培养人才,建设高素质队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化、年轻化、能吃苦、有恒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协作沟通,建设少数民族古籍人才智库联盟。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拓宽培养渠道,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相关高校、职业院校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研究基地建设。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广西侗族珍稀文献搜集与整理研究”(项目号23BMZ152)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