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市:乌蒙山下石榴红|和谐乌蒙 同心筑梦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4-02-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省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古称“朱提”“乌蒙”,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全市11县(市、区)居住着汉、彝、回、苗等45个民族6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2.3万人。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自2020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昭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短板持续补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突出党建引领,汲取奋进力量

  昭通市成立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工作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深入推进精神家园共建、和谐关系共创、发展成果共享、民族事务共治、示范创建共促“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培根铸魂、全域创建、“三项计划”、品牌培育、融入共建“五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进机关促为民务实、进企业促团结奋进、进社区促和谐友爱等“十进十促”活动。

  为突出理论武装和政策引领,昭通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和各级党校培训必修课程。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读本、创建工作手册等,组织27万名党员干部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和在线答题,确保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弄通做实。

  昭通市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依托扎西干部学院、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乌蒙山回旋战遗址等红色资源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昭通学院,以专题培训、现场教学、故事党课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冬日的昭通,各族群众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歌唱着幸福新生活;数字科普大篷车成为“流动影院”,向群众讲解着党的好政策;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书法爱好者写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互嵌共融的景象随处可见。

  昭通市以共同理想引领人、以共同价值凝聚人、以共同语言带动人、以共同文化感染人、以共同品牌吸引人,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血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建成镇雄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绥江县金江石榴红文化长廊等一批实物载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精心培育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金江石榴红宣讲队、石榴籽读书班,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持续擦亮“文学昭通”品牌,创作了《糍粑粘粘心儿甜》《古嫫阿芝》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昭通市每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设计制作一系列主题展板、海报、景观小品、视觉标识等,投放到各县(市、区)人流密集处和创建“十进”场所;举办“石榴籽一家亲”“团结进步同心营”等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认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文艺演出、赛装文化节、“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各民族共同走向幸福新生活

  “搬进新家园,住上新房子,卫生院、信用社、幼儿园、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过上城市人生活。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巧家县金塘镇库区移民吴胜海说。

  吴胜海来自金塘镇山脚村,老家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曾经一家5口人挤在狭小的房子里,搬迁后住进15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吴胜海只是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5万余名移民之一。昭通境内有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座巨型水电站,涉及库区移民16.1万名;大中小型水库481座,涉及库区移民4.32万名。昭通市采取跨州市(搬迁到省内普洱市、玉溪市)和市内集中安置点安置、后靠安置、自行安置等方式,让各族移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据统计,昭通市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373个,数十万移民从边远、高寒、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搬出来,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开始了新的生活。各族居民全部实行“插花”安置,更好地实现了嵌入式居住。

  安置点社区优化管理模式,网格化到户到人,定期入户走访,精准贴心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各族群众遇到的难题。立足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昭通市有组织地与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274个地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创新推出“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点对点、一站式输出的“昭通模式”,推动各民族在全国范围大流动、大融居、共发展。

  截至目前,昭通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现全覆盖,有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8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73所、市级71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2个、省级3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实践基地1个,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5600余户,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时创建格局加快形成,“乌蒙石榴红”创建品牌更加闪亮。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