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落实到就业工作中
来源:中国民族报 程志浩 石福才 发布日期:2024-02-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稳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在党中央关心关怀、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民族地区高质量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应看到,民族地区就业压力总体较大,就业工作依然艰巨繁重。因此,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改善各族群众生活的关键举措,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根据重点群体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建立健全重点群体帮扶长效机制,着力做好就业登记、岗位推送、就业指导、困难帮扶,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筛选汇总适合重点群体的岗位,组织系列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利用短信、微信等渠道推送定向岗位。用好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等基层站点,将就业服务带入基层、融入社区,为重点群体就近就业做好服务。重点关注各族群众就业落实情况,集中盘点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政策落实情况,对政策未落实、补贴到位慢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做到应落尽落。

  强化劳务协作对口帮扶。当前,劳务输出仍是民族地区促进群众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强化对口劳务精准帮扶,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入集中区域与劳务输出省份对接协调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东部帮扶省份做好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开展劳务对接,指导鼓励企业招聘民族地区劳动力,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就业创业指导等培训,民族地区组织开展劳动力外出务工技术培训,为订单输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维权提供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就业市场监管,规范劳务中介行为,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高质量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领域专项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广泛开展民族地区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定期梳理辖区内就业技能培训资源布局,全面了解各族群众的就业技能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一定数量、有特色的就业技能培训点。支持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就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强化政策扶持共谋发展。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力度,促进各族群众共谋发展。进一步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实现创业扶持输“金”活“血”,切实发挥政策资金稳就业、保企业的作用。全面细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举措,加强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支持。支持社会各领域灵活就业加快发展,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鼓励民族地区劳动者通过各类灵活就业形态实现增收。

  强化特色资源禀赋转化。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要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种植养殖业,通过“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康养项目,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依托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产业及传统手工艺产业等,帮助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县域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业,为就地就近就业提供更多可能。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各类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农户加入产业链、对接大市场,在市场化发展中拓展产业内部就业空间。

  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引导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切实做好居民就业推介服务,积极引导社区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吸纳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建设各民族互嵌式社区,把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作为社区民族工作考核硬指标,着力解决流动人口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城市均等化服务。充分利用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性活动,赋予传统文化活动新时代内涵。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