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体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马学智 艾斯卡尔·巴吐尔 发布日期:2024-02-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体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广大乡村,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要落实好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抓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形成乡村振兴和体育发展良性循环。第一,由相关部门牵头,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与评价机制,推进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化管理,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公共体育服务企业,完善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第二,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重点投资建设体育场馆、运动场地,做好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的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提升农村公共健身设施质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第三,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第四,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足问题,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意识,为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健身条件。

  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乡村振兴,体育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重要引擎。首先,立足民族地区乡村资源禀赋,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体育产品制造、加工等基础产业融合,形成乡村品牌赛事、体育培训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加快形成生态、智能、安全、持续的乡村体育产业体系。其次,发挥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纽带和阵地作用,将体育元素挖掘和乡村产业链结构布局联系起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例如,利用体育公共场地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科技展等活动,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第三,运用新兴数字技术,为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注入活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民族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匹配和高效运转,借助大数据技术获取更加精准的消费者画像,提升乡村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营销效率。

  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依据民族地区体育发展需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制定职称评定倾斜优惠政策,明确乡村体育人才引进方向,培育乡村体育人才体系。第一,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师生等各方面人才下乡服务,重点向脱贫地区倾斜,加强培训,提高农民体育文化素质,打造一批爱体育、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乡村体育人才队伍,发挥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第二,完善民族地区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将乡村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纳入各地体育、教育部门的重要规划事项,鼓励政府、企业、院校协同建设乡村体育骨干人才孵化基地,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提供政策保障。第三,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乡村地区、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引进一批懂市场、懂技术的体育人才,广泛吸纳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带动家乡各族群众走上“共富路”。

  打造特色赛事活动。当前,全国各地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打造体育赛事品牌成为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第一,深入挖掘各民族音乐、舞蹈、服饰、手工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体育赛事有效衔接,在赛事期间表演展示,打造乡村经济新增长点。第二,积极打造特色赛事平台,将赛事举办地选取在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与相关企业、社会团体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塑赛事价值。第三,梳理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起源,讲好民族传统体育故事,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提升传播效果。

  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体育。依托民族地区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资源,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乡村打造成为生态和谐的绿色休闲空间。第一,将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各环节、各方面,在体育公园、绿色健身步道、体育场馆等户外设施建设中使用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设施能耗,提高体育设施的环境友好性。第二,依托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资源优势,推进国家步道体系建设,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打造汽车露营地、航空飞行营地、山地户外运动营地等户外运动综合体,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全民健身新空间。第三,拓展生态体育体验维度,推进乡村生态体育系统建设,开展乡村绿色生态体育活动,推出沉浸式体育主题体验项目,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生态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

  加强乡村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民族地区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拓宽全民健身科学化传播渠道,让各族群众在健身组织中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第一,建立县、乡(镇)、村级体育协会组织,以各族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构建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不断加强村级体育协会建设。第二,推动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地方体育协会为核心,鼓励各族群众自发组织体育社团,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三,积极开展乡村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完善体育组织与乡村社会工作者、乡村志愿者、乡村慈善资源联动机制,健全乡村体育志愿者的招募、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乡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作者简介:马学智,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艾斯卡尔·巴吐尔,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