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以湘黔桂地区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子潞 发布日期:2024-02-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群众在对瑶族药浴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王洪全摄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少数民族医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各族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湘黔桂地区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各民族医药既竞相生发又兼容并蓄的历史图景,反映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挖掘各民族医药交流互鉴历史,阐释其时代价值,对于推进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各民族医药交流互鉴具有深厚渊源

  鲜明的互鉴性。长期以来,生活在湘黔桂地区的各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创造了包含神话传说、经验医学在内的医药文化。比如,侗医药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医学理论、“六性六味”理论;苗医药“毒亏伤积菌虫”致病因素理论、“三十六证七十二疾”划分法、内病外治疗法;土家医药“汗泻赶止补温清”治病七法等,集诊疗思想、技艺、药物于一体。其形成与发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结晶,其医药理论根植于中医文化理念,其行医方式融汇各民族文化习俗,其用药习惯、用药特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生动体现出对南方山地草药的深刻认识和有效利用。

  丰富的多样性。湘黔桂地区各民族医药知识广泛流传于谚语、歌谣、传说中,医药文献则较为稀少。宋代《证类本草》记载了产于“峒”“洞”地区的药物,《本草纲目》记载“溪峒”药材十余种,地方志书《黎平府志》记载草药“治妇男大小病……亦颇有效”。目前搜寻到早期侗医药民间手抄本《草木春秋》为清朝初年所著,由民间医药师用汉字标注解释侗族医籍。清朝湘西地区苗族医师编著的《苗医古方抄本》,亦以汉语记述苗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国性中草药资源普查、民族药调查,湘黔桂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手抄本、单方验方、技法收集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参照中医体例整理编写了《侗族医学》《侗医疗法》《湘西州中草药资源报告集》等专业性医药学文献,初步实现了口传和文献的结合。

  习得的融通性。笔者在湘黔桂地区开展少数民族医药田野调查时,从民间医药师医学知识习得、从医历程的访谈中发现,除了“看老本本”“口传心授”等家传、师传的习得方式外,大部分医药师有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经历。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各民族民间医药师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运用各类现代诊疗设备的检验结果,用于治疗参考或治疗效果验证,并结合少数民族医药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医疗决策,进而在“病—症—方—药—效”的诊疗实践中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通。

  积极的互补性。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医药被纳入现代医学体系,各民族民间医师积极献方献技,为广大乡村防病治病贡献力量。如今,经过时间与实践检验的少数民族医药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依然在发挥作用,与现代医药形成共存互补的格局。这是各族群众基于文化情感、疗效经验、经济成本等因素考量的主动选择,为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不息提供了宝贵土壤。

  推动湘黔桂地区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资源碎片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困难、缺乏学科专业支撑、临床实践基础薄弱等。要聚焦问题,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目前,湘黔桂三省区已有5个市(州)政府颁布了民族医药保护的政策法规。要加强跨区域公共事务协作,探索成立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的省(区)际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各地医疗机构建设,提升民族医药保护开发效能。

  畅通共享的信息数据系统。加强民族医药保护传承、理论研究和文献抢救与整理,由省级民族医药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牵头实施更具体、更契合科研及临床应用实际的医药传统知识普查。如,联合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设计调查方案,系统整理民族医药的理、法、方、药、史、人等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组织专家评估信息资源的优先时序。组织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发掘,摸清区域内现存民族医药类别、分布、传承情况,为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临床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展研究、实践和交流提供保障。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院校开办民族医药专业。依托各类医学院校,开设民族医药选修课、辅修课等,设立民族医学专业方向。鼓励医学院校邀请聘请著名民族民间医药师,开展学术讲座、师承授课。加强民族医药方向研究生教育,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提高医药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建立民族医药专业人才梯队。完善民族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吸引、稳定基层民族医药人才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

  推进成果应用开发。推进民族药标准化建设,提高民族药质量,加大开发推广力度,促进民族药产业发展。鼓励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民族医药药理作用、新制剂新技术、临床验证和临床试验等研究,为民族医药产学研用提供科技支撑和临床支持。

  (作者系湖南医药学院副研究员)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