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来源:中国民族报 柴小君 胡颖廉 发布日期:2024-04-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凝聚磅礴伟力。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要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实际,推动民族地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是发展大趋势。只有顺应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研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凝铸共同理想信念。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也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只有立足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不断推出原创性理论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