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胡敏 发布日期:2024-05-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点。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纵观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文字记载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提倡“民水君舟”的思想,都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确认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汲取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爱民、重民、顺民、养民、富民等有益成分,在思想内容、保障制度、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拓展与创新,实现了民本思想在当代的现实升华。

  第二,崇德尚义的价值原则。崇德尚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崇德尚义”的义利观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及教育思想中,对于塑造民族性格、凝练精神标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引领中国社会风尚,防止物欲主义、功利主义的重要精神资源,对于给当代社会生活与民众实践进行正确价值引导、完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天下一家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学说,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用和平手段化解矛盾和冲突,将不同人群以“人文化成”的方式凝聚起来,最终融凝为更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天下一家的核心是“讲信修睦”,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一,加强历史研究。对中华文明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阐发,是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首先,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深化重大考古研究,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进文物普查,加强长城、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完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的制度建设。最后,做好历史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和阐释工作,梳理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规律,讲清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构建起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第二,顺应时代潮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遵循人类文明演进规律,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使之既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符合时代发展方向。

  第三,促进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其一,创新表达形式和交流方式。积极宣介新时代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把握时代特征、融合创新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传播媒介相融合,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效能。其二,畅通文化交流渠道和机制。依托汉语教学培训、学术讲座、艺术展演等渠道,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文物保护、联合考古工程等机制,建立起文明交流对话的常态化交流平台,深化中西文明的互学互鉴。其三,拓展文化活动领域。通过开展举办中外文化旅游年、文化节、人才互访等人文交流项目,深化双边及多边的互动合作,促进中华文明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