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三交”史编纂工程——二〇二三年相关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中心课题组 发布日期:2024-06-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3年是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下简称“三交”史)编纂工作深入实施、加速推进之年。各界积极行动,形成强大合力,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显著进展。

  总体进展

  研究从多个层面得到拓展深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多维度研究”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作为该年度唯一入选的历史学领域热点,其入选理由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从多个层面得到拓展深化,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研究维度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

  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丰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深厚的学理支撑。据统计,2023年召开“三交”史主题类学术会议57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民委民族研究等相关课题立项229项,出版专著(含论文集)101部、史料集45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5篇。从时段上看,各断代成果丰硕,魏晋南北朝、明、清时段尤其高产,亦不乏跨时段、长时段的宏观探讨;从主题上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国家认同是主要热点;从理论方法上看,“三交”史研究的重要概念和理论问题得到梳理阐释,考古文物资料和多语种文献的运用受到重视,相关成果以多视角、多路径、多维度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科交叉属性强。

  受到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重视,搭建了发表和传播的现代学术平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中国藏学》等民族研究类期刊,是“三交”史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综合类期刊也日益关注“三交”史研究,刊载了一批力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民族报》常设“三交史研究”“三交史话”等专栏,以“道中华”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对推进相关问题的探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三交”史编纂工程有序推进,中央民族大学“三交”史研究中心(编纂工作办公室)发挥了学术组织作用。在国家民委指导下,高质量推进《“三交”简史》编纂,制定《〈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纂修指南与行文规范(试行)》,完成《“三交”简史》初稿撰写及多轮次修改;指导全国各地“三交”史料汇编工作,“三交”史数据库完成研发;协助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组织召开多轮次“三交”史重大学术问题研讨会,协调中青年骨干学者参加相关工作;发表学术成果,推动成果转化。

  主要特点

  加强“三交”史研究的理论阐释。以“三交”史为切入点,重点从中华文明、中西文明比较、文明交流互鉴等角度,探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内在逻辑。学者们或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机制、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角度进行纵向考察;或从政治塑造、制度建设、社会基础、内生动力、经济一体化等视角进行横向论证;或聚焦“中国”“中华”“大一统”“天下观”等重要概念,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规律、脉络和方向等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从四个维度对“三交”史进行全面梳理。学界聚焦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从政治一体、经济共生、社会整合、文化交融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各民族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过程中,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有的研究成果聚焦边疆地区,从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历代中央政府边疆经略制度建构与治理实践等方面出发,探讨历代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有的研究成果聚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变与升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实践等进行研究,阐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多学科、多视角、多路径合力推进“三交”史研究。纵观2023年“三交”史研究,在研究方法与取向上,传统区域族别史研究持续转型,关注历史时期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三交”史以及整体意义上的“共同体史”,渐成学界主流。研究成果总体呈现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视阈,新视野、新方法与交叉学科分析贯穿各领域,从文明探源、制度史、边疆史、观念史、微观史、全球史等多角度切入,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宗教学、民族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同并进的研究动向。相关成果填补了学术研究空白,有助于多角度呈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推进“三交”史研究多向度发展。

  考古材料与多类型、多语种文献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发掘和利用出土简牍与金石器等考古材料,从考古学视角探析中华文明起源。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青铜铭文、简帛、文书、石刻碑志等出土材料的解读,勾勒出各地区、各族群“三交”历史图景,亦有大量成果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印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另一方面,各类稀少文献、多语种档案、新发掘考古材料、田野考察、口述访谈及域外文献等新史料作为诠释手段,为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大量民间契约文书、族谱档案、舆图碑刻、多语种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为“三交”史研究与书写提供了新的线索、视角和研究论题。

  (执笔:陈鹏、何永智、裴艾琳等)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