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10年,辖2个网格党支部、5个党小组。惠康园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今年9月,惠康园社区党总支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惠康园社区居民在“月满中秋 璀璨嘉年华”中秋欢趣活动中其乐融融。惠康园社区供图
“从今年2月第一笔收入2000元开始,我每月的收入都在增加,感谢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干部的帮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居民热孜万·赛买提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编织课堂后,又在包户干部刘明捷的帮助下,通过网络直播售卖编织品,日子越过越有劲。
非遗传承人教居民学书法、绘画、剪纸、刺绣,每周集体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0余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惠康园社区党总支以“石榴花开、同心向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作用,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将这个常住居民6300多人的多民族社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左宗棠收复新疆、哈密王贡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进疆、豫哈一家亲……在惠康园社区党总支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居民们通过图文、实物等形式,了解发生在哈密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该展馆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各族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
“展馆已成为社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惠康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淑娟介绍,党总支通过“石榴籽宣讲小分队”,向各族居民讲深讲透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激励各族干部群众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以“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为主题,组织居民参观哈密市文博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进“五个认同”。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惠康园社区将文化润疆作为重要抓手,组建“石榴花合唱团”“开心广场舞队”等,组织“红歌会”“新疆舞比赛”“邻里节”“民族团结故事大家讲”等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在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惠康园社区是一个由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的安置小区,各族居民来自不同的地方,为居民做好服务、解决难题是社区治理的关键。社区党总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设立“周末议事厅”,搭建起居民共商共议的平台。每到周末,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探讨解决“身边的大小事”,共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社区各民族居民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就像一家人。如今,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像哈密瓜一样甜……”社区居民依不拉音·肉孜深有感触地说。
5年来,在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惠康园社区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先后建成7个小区活动室、96个健身器材活动场所、47个汽车充电桩,改造提升社区长者食堂、民族团结广场、“左邻右舍”邻里中心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
惠康园社区党总支深入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共选树各类先进典型178人,助力社区居民结成“最美邻里”324对,评选出“最美家庭”25个,营造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
年逾五旬的维吾尔族居民依沙克·衣米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常年参加由惠康园社区党总支组织的志愿活动。11年来,他坚持让当地残疾人、退役军人、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自己的出租车,还带动20余人组建了“雷锋精神志愿车队”,成为哈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初,依沙克·衣米提郑重向惠康园社区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看到党员干部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我也想做和他们一样的人。”
今年春节期间,受极端天气影响,大量进出新疆的旅客滞留哈密。惠康园社区党总支立即组织58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了5支救助先锋队,并号召居民行动起来,共同帮助安置滞留旅客。党员热依汗·阿不力孜第一时间冲到滞留点,将从江苏来新疆旅游的一家4口人带回家。他拿出家中的新被褥,做了奶茶、大盘鸡等美食,热情招待客人……
当晚,吴淑娟一夜未合眼。她穿梭在各小区之间、各楼栋之间,协调、安排安置事宜,直到最后一名社区干部在电话里汇报说“滞留人员已全部安置完毕”,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近5年来,惠康园社区党总支共收到230余名各族群众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有了显著提升。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影响、带动下,各族干部群众做好事、互帮互助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看到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日子越过越好,看到大家的笑脸,我们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淑娟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