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桦是群众口中的“花主任”,她就像一朵小红花,开在那个叫迤沙拉的地方。
迤沙拉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在这片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000多名彝、汉等各族群众。过去的迤沙拉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眼看金沙江,有水喝不到。”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严重缺水的情况,导致迤沙拉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毛建桦出生时,阿爹给她起名叫“小花”。小花是看着羊皮鼓舞、哼着民歌小调长大的。小时候阿爹常常告诉她:“迤沙拉是我们的家,以后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迤沙拉。”
高中毕业后,毛建桦外出打工,而后结婚、生子。但她时常思念家乡,于是她如孩子奔向母亲般回到迤沙拉,在村委会担任了文书一职。
这期间,毛建桦对村里的各方面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先后取得了成人大专和本科文凭。2017年,迤沙拉村“两委”换届中,毛建桦当选迤沙拉村委会主任。上任后,最让她牵挂的,是如何让村民们富起来,让家乡美起来。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毛建桦上任伊始,就着手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在她的动员下,村组干部出钱垫资,党员带头干,全村群众齐参与,仅用15天就修通了抗旱管道,把水库的水引到了村里。“很累,但好开心。”毛建桦说。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迤沙拉村搭上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新村”的快车,重点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的系列整治建设。几年下来,迤沙拉村修建起了公路,改善了环境,实现旧貌换新颜。
2023年,毛建桦和村“两委”干部们多方努力,争取到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级联动开发,在迤沙拉村建成了太阳能光储提灌站,通过太阳能光储泵站提水,让这个千年古村落有了金沙江水的润泽。当年,迤沙拉发展观光休闲采摘农业1000余亩,还打造了向日葵花海、蓝莓采摘体验园等农旅景观。
迤沙拉所在地,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各族群众长期的交往和融合,让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2005年,迤沙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如何利用好这块金字招牌乘势而上,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毛建桦带着这样的思考,多次和村干部们一起深入调查、专题研究,渐渐明确思路——以讲好“迤沙拉故事”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村落,挖掘迤沙拉村史以及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传统文化资源,讲好“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的故事。同时,通过举办“姊妹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经过不懈努力,迤沙拉村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们主动种花养草,美化庭院,有的售卖农产品,有的改造闲置房屋发展民宿。2023年,迤沙拉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
去年中秋节,毛建桦收到了乡亲们送来的鲜花,这些花儿大多是迤沙拉山上的野花。毛建桦欢喜地说:“多幸运,我的青春与家乡并肩成长,如同生长在迤沙拉山上的野花,在岁月里开出了更好的模样。”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