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东北方,距离县城6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红山村的地震移民村。一位来自深圳的退休警察,带着一腔热血和爱心,来到了这个偏远的村庄,为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并通过创新开展“云养羊”活动,让城市人圆了“牧羊”梦,也将深新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024年3月,50岁的深圳警官李德斌告别了服役30年的岗位,本可以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但当得知红山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的消息后,他毅然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义务支教。
乘坐4个多小时的飞机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后,拖运来的汽车载着李德斌和满心的希望,穿越新疆广袤的土地,直到抵达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一块绿洲——伽师县红山村。
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是摆在李德斌面前的巨大挑战。他迅速调整自己,努力适应环境,很快就融入当地生活,成为孩子们心中亲近的“李老师”。
李德斌平时酷爱读历史和美育知识相关的书籍。课堂上,他不仅传授美育知识,还特别注重德育教育。画画课上,孩子们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他说:“只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才能学会爱社会、爱国家。”他教孩子们踢足球、玩排球、打篮球,久而久之,家长都知道“这是个把学生当自己娃娃带的老师”,日常晚饭散个步的时间,学生家长见到了李老师,还会给他送来一个伽师瓜。
生动有趣的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也让红山村小学校长帕丽丹·艾拜赞不绝口:“他的到来,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一次学生家访中,李德斌发现了村民面临的困境:传统农业和畜牧业收入不稳定,特别是羊肉价格波动剧烈,经常给村民们带来巨大损失。回到学校后,他辗转反侧,思索着解决方案。最终,在与老朋友、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汉伟的交流中,一个充满希望的想法诞生了:“云养羊”,也就是“认养代牧”,不仅能够稳定村民收入,还能让城市居民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
王汉伟是深圳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在3年援疆生涯中与喀什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即使回到深圳,他的心依然牵挂着这片遥远的土地。他非常支持李德斌的想法,积极联系梅林商会和梅林街道翰岭社区的居民,鼓励大家参与“认养代牧”活动。
翰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社区书记肖秋成常说:“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只要每位成员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家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认养代牧”活动一开始,就得到社区居民的热情响应,名额很快一抢而空。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是“翰岭社区—红山村”结对养羊倡议书中的一句话,象征着两地人民携手共创的美好愿景。根据认养方案,每户深圳家庭出资3000元认养,红山村居民出资300元代牧,总共3300元结对养殖两只羊羔,再将两边的“亲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时不时更新羊羔成长照片和展示新疆的风景,待年底羊羔长大成熟后,两只小山羊宰杀后,羊肉全部寄给深圳居民,双方共同出资的3300元,除去购买羊羔、制作纪念牌、宰杀羊只、邮寄羊肉等费用外,其余款项将在养殖结束后由红山村党支部一次性支付给结对养殖的村民家庭。
时任梅林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文燕回忆道:“我当时发倡议书的时候还是午休时间,但不到一小时就被企业家们抢着预订完了。”她还提到,福田区与喀什市之间有着特殊的缘分,梅林商会曾前往新疆考察,“福喀最美一家亲·同心共叙石榴情”活动还邀请了16对喀什最美家庭到梅林参观交流,两地人民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当李德斌向红山村的村民们介绍“认养代牧”计划时,83岁的村民阿卜拉·玉麦尔老人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逐渐转为惊喜,最后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激动。等到李德斌讲完,阿卜拉老人站起身来,声音微微颤抖地说:“我一直梦想着能交到远方的朋友,没想到你们真的实现了我的愿望!”这位可爱的老人坚持免费为深圳的朋友养羊,表达感激之情。还有村民提议,等伽师瓜成熟后,要免费寄给深圳的亲人品尝。
李德斌还开通了公众号“冰璘之光”,记录了整个过程中的点滴。从宣讲政策到组织村民送羊屠宰,再到协调顺丰快递公司争取优惠航空运费,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坚定地说:“要把最新鲜的羊肉送给深圳的亲人,同时也要确保村民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也有参加活动的深圳市民,带着朋友一起来到红山村,走进结对养羊的村民家里,吃了当地的羊肉串,品尝了新鲜的伽师瓜。”李德斌说,“这样一来,大家的关系更紧密了”。
(编辑: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