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新疆和田的买迪娜木汗·库尔班,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一名维吾尔族女孩。2022年秋,我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初到上海,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不安。我担心自己是否能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是否能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融洽相处。然而,我的担忧很快就被一群热情的同学所打消,她们就像我的家人,给我家一般的温暖。
开学的第一天,我独自一人前来报到,目睹其他同学在父母的陪伴下抵达,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淡淡的忧伤。然而,当我踏入宿舍时,这种情绪便被室友们的热情一扫而空。她们对我这个来自新疆的新成员充满了好奇,争相向我打招呼,主动与我攀谈。她们的友好和亲切让我感受到温暖,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我和室友们来自上海、新疆、四川等不同地域,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我们才有机会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在她们的引荐下,我结识了来自不同民族的伙伴,社交圈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拓展。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独特的美食风味,走访校园的每个角落,节假日时还会前往各大景点打卡留念。我的室友黄诺贝,一位地道的上海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返回家中时,总会携带她与母亲亲手制作的点心。这些点心不仅带来了家的温馨,也让我们在异乡感受到了节日的暖意和温情。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温馨故事不断上演。她们的热情如同春风化雨,逐渐驱散了我的拘谨,使我更加自在地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她们对于新疆的民俗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也乐于向她们描绘我家乡的风貌,分享新疆特色的美食。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挑战时,她们给我辅导和鼓励。在她们的帮助下,2024年,我也首次在大学生涯中获得了奖学金。我迫不及待地与她们分享了这一喜讯,她们的笑容中流露出由衷的喜悦,这正是我们之间友谊与团结所迸发出的力量。
在校园中,不仅有团结互助的同学,还有慈祥如母的辅导员老师洪汉英,她对我们的关怀备至,用她的爱心和智慧照亮了我们的成长之路。我们都叫她“洪妈妈”。
记得在少数民族新生入学交流会那天,我因个人原因未能出席。洪老师特意找到我,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是我与洪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对我适应大学生活情况的细致关心,不禁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独自异地求学的孤独感,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她如慈母般的温暖和关怀。
得知洪老师计划于暑假期间进行家访,我感到无比欣喜。老师来到我们家,与我的父母进行了热情的交流,详尽地介绍了我所在的学校及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对我提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鼓励。
获悉洪老师每逢寒暑假都会不辞辛劳地跨越千里,从上海至新疆,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家访,我与父母深感敬佩。她的足迹遍布新疆的天山南北,对于那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学生,洪老师总是亲力亲为,给予鼓励和支持。
洪老师不仅在校园生活中给予我们帮助,还特别关心我们的就业前景。每逢招聘季节,她都会亲自带领我们学校新疆籍毕业生返回乌鲁木齐等地,积极投递简历,参与各类工作面试。她为我们的未来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她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深受感动。
在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由上海高校辅导员洪汉英工作室组织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暑假、寒假社会调研活动,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洪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团结精神的最佳体现,她用无私的奉献和慈母般的关怀,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
我的同学和老师们用她们的行动证明了,民族团结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交融。它体现在同学间的相互扶持,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更体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对彼此的尊重与理解。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暖心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构筑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编辑: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