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哈工程有颗石榴籽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玛依努尔·米吉提 发布日期:2025-05-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为全校近200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定格毕业时的灿烂笑脸;为上万名各民族学生捕捉精彩瞬间;创业帮扶33人,发起助学基金,鼓励各民族同学共同成长……

  他,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热福凯提·艾力,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热福”。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热福凯提总是背着相机,捕捉着他人的精彩瞬间。而今天,我想让他也来展示一下他的高光时刻——

  热福凯提来自新疆乌鲁木齐,是乌孜别克族。在校期间,他多次获得奖学金,取得“2021-202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优秀结题;在各大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荣获奖项。  

  高二时,爸爸给热福凯提买了第一台相机,为他打开了摄影世界的大门。考入哈工大后,爱好摄影的他,一进入学校他就开始积极寻找相关“组织”。在“艾摄摄影协会”,他结识了很多爱好摄影的朋友,并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王一勇老师的指导下,加入宣传部新闻中心成为一名摄影记者。

  大一下学期,热福凯提萌生成立摄影工作室的想法,便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他的创业项目在众多竞争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获得立项,得到创业资金1万元。“我非常感谢创业路上遇到的每一位支持我的‘贵人’,感谢朱小亮等帮助过我的‘伯乐老师们’。”热福凯提说。

  创业3年间,从只有6个人的小型摄影团队,发展到由50名由汉、乌兹别克、哈萨克、维吾尔等多民族同学组成的摄影工作室,热福凯提创立的“112摄影工作室”累计服务校园师生2.4万余人次,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带领更多同学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

  “各民族成员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热福凯提回忆说,创业初期,团队小伙伴带着自己参与各类拍摄活动,给自己充分的信任;学校其他摄影团队的成员主动联系他,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室运营才逐渐步入正轨。”

  在感动的同时,热福凯提一直在找机会回馈这份温暖。2019年校园杏花季,112摄影工作室为60多个班级拍摄毕业照,收获了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桶金”。

  “我们用这笔资金,举办技术共享交流会,请知名摄影师开设讲座,提高大家的技术与业务能力。”热福凯提说,“我希望这个工作室也能成为同学们施展才华、创造个人价值的舞台。”

  在热福凯提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同学加入进来,112摄影工作室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大家在工作上氛围融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大家都很欣赏、尊重彼此民族的文化。每逢不同的民族节日,大家都会带来家乡特产共同欢庆,和谐、欢乐的气氛充满小小的工作室……

  自立自强、互帮互助,是团队成员之间共同的行动与价值观。团队的核心成员张驰因为成绩优异,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从本科时在哈工程陈赓班,到保研至哈工程船舶学院,在哈工程读书的7年间,张驰几乎每个学期都会给学校爱心基金捐款2000元。

  “张驰学长的行为,对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是一种鼓舞。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给同学们带来帮助。创业3年间,工作室为33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平均每人每季度发放工资1万元左右。”热福凯提说,“我想让大家发掘、创造自己的价值,不要封闭自我,变得更加自信。”

  热福凯提用一年的时间,为17名少数民族同学拍摄了短片《少数民族同学眼中的哈工程》,以纪实的方式去记录各民族同学在学校里的成就,鼓励更多学子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有陌生的哥哥、姐姐住在我们家。他们都是父母收养的孤儿。”热福凯提说,他的父亲荣获“爱心父亲”称号。从2003年至今,曾先后有10多名流浪儿童在他家暂住,有的住三四年,有的住四五年。“后来,有的哥哥、姐姐回到了原生家庭,有的长大后找到工作,有的结婚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父母总会收到来自这些孩子的问候和祝福。”

  “重要的不是世界给了我什么,而是我能给这个世界什么。”热福凯提说,这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印刻在他心中的准则。进入大学后,他大一时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为了帮助更多遇到困难的学生,大四这一年,热福凯提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00元,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助学金项目。“未来我还会继续捐赠,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不仅能给予困难学子经济上的帮助,更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激励自我的外在动力。”热福凯提说。

  “感谢学校多年来坚持将哈军工精神铸入学生灵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科研、教学实践全过程。同我在哈工程收获的善意、美好、人生指引相比,我对母校的回报微不足道。”热福凯提说,“我会把握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机会,继续去努力奋斗,继续回馈母校、回馈家乡。”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