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月刊·民族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社区”的“大团结”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擦亮“民族团结惠”品牌
百家媒体团聚焦贵州避暑游
转出一片新天地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擦亮“民族团结惠”品牌

□ 本报记者 彭泺

  

  自今年5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的“民族团结惠”系列活动以大型游园会的形式启动以来,德胜街道持续打造该主题教育活动品牌,立足街道各民族群众需求实际,以文化引领、民生服务、权益保障、共治共享为切入点,将涉及民族文化、体育、健康、美食、科技等5大类28个项目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业,“民族团结惠”活动品牌口碑逐渐在首都建立起来。

  德胜街道积极搭建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共享共治、教育提高的有效途径和实践平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书香驿站民族书屋建设,培育居民终身学习和阅读的行为习惯;“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团结歌唱大赛在德胜街道辖区内小学开展,学生通过对民族团结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非遗体验进社区,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将剪纸、漆雕、陶艺、太极拳、八卦掌等优秀的民族非遗体验课程送进社区,增强各族群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保护与传承;民族手工艺品展示活动,德胜街道的多个社区连续多年举办手工艺品展示活动,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参与其中,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在活动中长才艺、交朋友;健康义诊一对一,街道辖区医院与社区积极对接,为社区各族老人提供一对一健康诊疗服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进社区,采用“人脸识别”科技,居民们“刷脸”扔垃圾,获得积分兑换日常用品,这是德胜街道垃圾分类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的试点工程。

  对于这些活动的蓬勃开展,德胜街道工委书记孙广俊表示,通过“民族团结惠”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德邻文化”为引领,让德胜街道的各族居民更加凝心聚力,发挥共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形成很强的家园意识。“民族团结惠”系列活动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浓厚了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