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央民大制定方案推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办好基础教育
如何建设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思政课
西北民大制定意见
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中南民大新增15家
专业学位硕士实践基地
走进故宫过暑假
新疆:3年内将组织1万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计划
西藏:计划招聘5399名高校
毕业生任乡村振兴或社区专干
“红石榴伙伴”花开正艳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办好思政课】
如何建设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思政课

□ 张春枝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不仅要求思政课真正走近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达到“入脑”“入耳”“入心”的效果;还要求思政课要能够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认为,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政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思政课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当前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大学生普遍存在浅阅读、浏览式阅读的现象,这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建构、人文素养精神的养成和科学精神的塑造等。因此,要引领大学生系统地阅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社科类经典著作等,使大学生逐渐获得认知和解读社会的能力。中南民族大学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将课堂内讲授与课堂外阅读经典、解读政策结合起来。在这一课程学习中,首先将学生分组,教师在讲授每个专题之前,每个小组会领到一份读书任务,比如讲到“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时,各小组分别要阅读的书目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等。课堂外,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指定的书目做读书笔记。课堂内,学生通过演讲和PPT展示分享读书心得。教师再根据当前的中美贸易关系、中国外交原则等,进行解读与回应。

  第二,思政课要积极回应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回应民众现实关切点。思政课要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把课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民众关切点等结合起来,总体把握,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在信息来源、技术运用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对于思政课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文本,研究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教师需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在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功能和目标的前提下,超越教材内容的框架,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突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集中深入探讨“新时代”“时代新人”“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乡村振兴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展开互动性教学,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空间,从而也提高知识传授和政策解读的有效性。

  第三,思政课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课程设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结合起来。思政课不是心灵鸡汤,亦非解决一切问题的全能型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政课的重要功能就是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到当前的政治、经济、生态、教育、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了解可以依靠多媒体、自媒体获得,那么教师如何在这些零散的知识和信息的背后,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国家政策和大政方针?引导学生从新闻热点中把握真问题、辨别好真伪、认清楚方向,是课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形势与政策》课程要使学生学会由观察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点滴向了解政策制度、认识社会发展本质、关注社会问题转变。

  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政课,除了增强课程内容“硬核”外,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当代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共享者,又是信息的生成者。在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机会和挑战,思政课教师需要采取新方法、新思路去应对新的问题。在教学环节,可合理挖掘和运用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深入探讨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可将暑期“三下乡”活动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系该校2019年教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