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通人心的家书
泰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闪亮品牌
剪纸里的“迎泽故事”
红军精神代代传 团结进步人人颂
红军精神代代传 团结进步人人颂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通人心的家书

□ 潘时常

  见字如晤,纸短情长。

  几张薄薄的信纸,承载的却是深厚的感情。“丝路信使”国际自行车挑战赛的骑手们为素不相识的各民族朋友万里传家书,这一难忘的经历使他们更真切地体悟到“家书抵万金”的意义。

  在这里,我想讲讲第一届“丝路信使”沈扬送信的故事。

  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县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丝路信使”沈扬要送出第一封信。在当地干部的协助下,他来到了收件人——一位哈萨克族朋友的家中。沈扬递上这位家长远在泰州求学的女儿写的信,家长急切地打开信后又羞涩地说了句:“呦,我还不大识字呢!”于是,沈扬热情地帮忙读信。

  满满两张纸,刚刚读了几行,父亲的眼泪就下来了。

  沈扬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家长和女儿过去很少沟通,彼此都很不理解对方。女儿在外求学多年,渐渐明白了父母的想法,对父母的爱也愈加深沉,表示会永远爱父母、孝敬父母。

  对于情感内敛的人们来说,“爱”这个字并不容易说出口。沈扬知道,这位哈萨克族父亲簌簌落下的泪水里,有对疏远女儿的内疚,还有被女儿理解的感慨和释怀。这就是家书的力量。

  沈扬送出的第二封信的收件人是新源县一个小超市的店主。这位母亲收到女儿的信感到非常惊喜,她流着泪说:“我听到了孩子的心声!”

  让沈扬颇感意外的是,在寄给家人的信封里,还有一封写给“丝路信使”的信。信的格式格外用心——没有用传统的信件格式,而是围绕着信纸上的图案书写,一条蜿蜒曲折的线,连接着头尾两个十分醒目的地名——“泰州”“昭苏”。这正是“丝路信使”们所走过的路线,也是信中所说的“我与家乡的距离”。信虽不长,但句句饱含深情,“丝路信使”们也被深深感动。

  一封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传递着亲情和友谊。“丝路信使”国际自行车挑战赛举办4年来,37位选手翻越崇山峻岭,穿过戈壁草原,把143封家书安全送达,成为增进各民族情感的“当代鸿雁”。

下一篇4